自付差额医材上限暂缓 督保盟:无争议项目应「如期上路」

▲陈时中亲自主持医材自费上限争议讨论会。(图/健保署提供)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面对自付差额医材订定上限新制争议,健保署今(13)日下午3时邀集相关团体代表、持反对意见者开会讨论卫福部长陈时中会后宣布「延期办理」并优先处理不合理价格医材。与会的督保盟发言人滕西华表示,订定上限金额为正确政策,无争议项目建议8月1日如期实施,至于争议部份也应尽快解决,最晚应于今年底前实施,保障民众权益

督保盟发言人滕西华。(图/记者洪巧蓝摄)

健保署9日宣布民众自付差额特材核定费用上限政策,包含人工水晶体心脏瓣膜共有8类,计352项涵盖其中,从8月1日开始,院所收费不得超过上限,估计范围内有接近9成医材必须降价,这也引发医界强烈反弹,甚至惊动蔡英文总统也,健保署今(13)日召开「保险对像自付差额类别之特殊材料8大类核定费用」会议,陈时中亲上火线主持,超过40人与会。

经过2个多小时讨论,订出三点共识,包含原订8月1日实施的8类医材自付差额上限言其实施、优先处理极端不合理价格医材、强化医材资讯透明公开,建立平台改善资讯落差。

▲陈时中亲自主持医材自费上限争议讨论会。(图/健保署提供)

滕西华表示,健保自付差额上限是依据「全民健康保险法」第45条所规范,100年修法明订应该执行,却已经延宕9年未果。自付差额医材订定上限是正确的政策,本次会议虽说相关措施实施暂缓,但仍建议应于8月让没有争议的部份如期上路

至于有争议的部份,不管是价格上限计算或者分组分类都可以讨论,但也应该订有期限考量年底前有多项昂贵差额给付产品审议,其价差将不再是传统支架、人工水晶体的三万、五万,而是20万起跳到百万金额,如果没有订定差额给付上限,恐怕负担过重;此外,明年又可能面临调整保费问题综合考量,建议最晚不要超过今年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