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机构小型化?安置盟:恐使有安置需求的孩子无处可去
卫福部于近日办理「儿少替代性照顾政策草案座谈会」,会中提出以「家庭式照顾」与「机构小型化」为替代性照顾政策方向。(报系资料照)
卫福部于近日办理「儿少替代性照顾政策草案座谈会」,会中提出以「家庭式照顾」与「机构小型化」为替代性照顾政策方向,但台湾全国儿少安置机构联盟认为,无论是亲属寄养、寄养家庭还是团体家庭,无一不面临发展困境。
据统计,2018年全年安置儿少数仅7.9%接受亲属寄养,纵观2007至2018年亲属寄养从未超过2成,且比例仍大幅减少中,实难给予有安置需求的儿少足够且专业的照顾;寄养家庭方面,近年来因高龄化社会、低结婚率、双薪家庭等社会趋势而面临招募困难;2020仅招募到100户寄养家庭;而团体家庭服务成本过高,历经10年推动,目前每年服务家数仅个位数,成效极低。
安置盟支持并乐见「多元安置服务模式」的发展,愿政府能够接起各式各样的孩子,但在面临寄养家庭招募困难,团体家庭成本过高,亲属家庭训练不足,政府尚未提出配套措施,就开始减少安置,草率结案,宣示缩小机构规模,让安置盟为需要照顾安置的孩子感到忧心。
安置盟提及,若台湾的机构安置比率要由现今的58.83%下降为如国外的7%,以2019年安置儿少4345人计算,看来政府只想留下304个安置机构床位,恐怕使有安置需求的孩子无地方可安置。
安置盟强调,当国家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安置资源接起有需要的孩子,即是罔顾孩子的生存权;若以亲属寄养为安置处遇第一优先时,则应配套完善评估指标与训练,保障儿少发展权,政府应更多在学校与家庭落实CRC的教育,加强跨部门沟通,以维护弱势儿少权益,非让儿少安置机构背负国家儿童人权的所有责任。
安置盟呼吁,卫福部应整合各县市政府对亲属寄养、寄养家庭服务、团体家庭与机构式照顾的需求配置目标,并盘点各县市的安置资源,以进行整体替代性照顾的短中长期的进程及部署规画,提出儿少安置照顾分类分级方式,规划具体的配套措施,以辅导安置机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