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C」车辆中心有多重要?带你实际走一趟就知道
▲你对ARTC了解有多少,又有多少是「误解」?(图/记者张庆辉摄,以下同)
记者张庆辉/彰化报导
只要是车迷,一定听过「ARTC」这个名字,但除了一些乡民的「误解」外,鲜少有人能完整说出这个单位的实际功能,如果不是车辆相关的从业人员,也难有机会踏进这里,为了让大众了解ARTC在汽车工业中的角色,近年ARTC经常对媒体举办「检测之旅」,希望能让外界对ARTC有更多的认识。
▲没有ARTC的年代,要进行车辆测试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去国外,另一个是在马路上土法炼钢。
ARTC中文全名为「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英文则是「Automotive Research & Testing Center」,简称「车辆中心」,顾名思义,是为了满足车辆研究与测试需求,所成立的非营利研究机构,用白话解释就像是「实验室」,正因为是实际执行测试的单位,所以常背负许多误解与骂名,ARTC也只能默默承受。
▲国内首座专业试车场在2002年正式启用,也成为车辆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ARTC早在1990年就已经成立,为了满足车辆开发的各种需求,2002年7月正式启用位于彰滨工业区的试车场,并在之后的15年间新增多种设施,整个ARTC占地129公顷,其中试车场就高达119公顷,可提供12条不同属性的测试道。
▲在马路上试车,不但危险,也无法控制许多变因,试车场可避免这些问题。
在没有试车场的年代,如果想要测试开发中的新车,只能千里迢迢跑到国外进行,如果是小型零配件制造厂,也只能在一般道路土法炼钢,除了有安全性的问题,更无法控制环境变因,没办法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成为研发的一大障碍。
▲由于ARTC位处季风强劲的彰滨工业区,场内种满各式植栽,既能防风又能保密。
由于试车场项目众多,碍于时间关系,这次只能就振动噪音测试道/滑行测试道、斜坡测试道、以及高速周回路进行参观;场内各项目由一条连络道串起,并种满各式植栽,除了可减缓强烈的季风外,也成为天然的围墙,增加隐密性。
▲控制中心内是试车场的中枢神经,掌管场内各种大小事,就连天气数据都能即时提供。
要进入试车场前,必须先至控制中心报到,并领取无线电与定位器,在场内全靠这支无线电与控制中心联系,无论是要开门、请求天气数据、还是车辆与人员的救援,都能提供相关服务,定位器则会随时回传车辆位置,搭配场内高解析度摄影机,让控制中心能主动掌握场内状况。
▲进入试车场除了靠无线电连系,控制中心也能透过GPS追踪器主动掌握状况。
在振动噪音与滑行测试道上,几乎「神还原」所有能想到的路面状况,像是无止尽的人孔盖与伸缩缝、还是被辗烂的柏油路面,在这边都能一次吃到饱;场边还有各种高度的「落差」,从人行道到变电箱基座任君挑选,可测试安全气囊是否会误动作。
▲除了有各种路面外,还有常见的人行道落差,可用来测试气囊是否会误作动。
▲这种变电箱基座在场内也有,端看厂商想什么样的测试,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都可以。
▲ARTC也进行实际操作示范,只见「伪装车」高高飞起、重重落下,试车员完全面不改色。
来到斜坡测试道,一样有各种斜度可供选择,从12%(约6.8度)到50%(26.6度),ARTC透露,除了商用车厂会来测试载重爬坡能力外,也有车厂在此测试「P档」的耐用性,究竟单纯靠P档停驻在斜坡上会不会伤车?结论是自排变速箱并没有想像中的脆弱。
▲斜坡测试道也能进行各种测试,包括载重爬坡能力、变速箱耐用性等等。
最后来到常被误植名称的「高速周回路」,透过倾斜38度的路面设计,抵销高速过弯时的离心力,如果车辆定位正常,在时速160km/h时,会「自动」沿着黄线通过弯道,行驶方向则是顺时针,左驾车更能确实掌握与护栏的距离。
▲这不叫环型跑道,正确名称是「高速周回路」,除了可测试车辆高速性能,在最内侧也能做煞车耐久测试。
▲如果车辆底盘定位正常,时速160km/h时会自动沿着黄线通过弯道。
看完各项设施后,这时不免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什么人才能进来试车?」ARTC表示,必须是汽车相关产业,并由公司出具需求证明,相关人员才能进入考照程序,试车场驾照也有分级,会依照测试项目不同,要求试车手通过能力认证,才可以执行对应的测试工作。
▲场内各项设施对驾驶的要求都不尽相同,透过驾照分级制度,可以让测试人员更确实掌握注意事项。
最后一个疑问,则是ARTC试车场对汽车产业有多重要?其实从几个数字就能了解,试车场每天都是24小时开放,全年营运超过320天,每年约有5万车次进出测试,平均一年消耗的油料,可供一部车环岛4,500圈,2,700多人持有ARTC试车场驾照,横跨整车、轮胎、零组件与系统等领域,绝对是台湾车辆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