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看病成绝响 最后一家「健保门诊中心」熄灯了!
▲百元看病成绝响,最后一家「健保门诊中心」熄灯了!(影/记者吕晓雯制)
陪伴大台北病患22个年头的健保第二门诊中心,将在今(31)日划上句点,老病患满是不舍,服务多年的护理师也红了眼眶。这间位于台北市信义路二段的健保门诊中心,全盛时期每年看诊量上看40万人,但如今却剩下不到15万。健保署副署长蔡淑铃表示,门诊中心结束营运,从健保署从事业机构改制成行政机关那一刻就已注定,原本应在民国104年7月1日结束营运,但在顾及老病患与立委的争取下,才延宕至今年,虽然过程中多方洽谈医院接手,仍躲不过关门的命运。
健保门诊中心的前身是公保门诊中心,民国84年3月1日健保开办,将公保、劳保合并成全民健保后,当时附设于公保下的6个门诊中心全交由健保接管。由于在公保时期公务员生病必须透过门诊中心,因此驻诊医师也是从各大医学中心及区域医院商聘而来,用便宜的挂号费却能看到名医,时至今日仍颇受好评。
》为病患2年咨询5医院 健保门诊中心「接手破局」有原因》健保门诊中心熄灯前 他们为老病患做了「4件贴心事」
▲许多病患都年轻就在这里看病,一看1、20年。(图/记者黄克翔摄)
民国70年起就在健保第二门诊中心驻诊的台大医院皮肤科兼任医师许郡安表示,到医学中心看病动辄花上5、600元,但这里却只要50元挂号费加上50元部分负担,加起来才100元,「拿的药却一模一样」,所以民众才爱来。民国78年加入的前台大医院内科医师谭健民则表示,当年能来这里看诊的医师都很资深,「不是教授就是主任级的」,他当时申请,整整等了3个月才接获录取通知。
全民健保承接公保,在民国84年开办时仍保有花莲、台南、台中、高雄、台北的门诊中心,但当时第一代健保法第56条就规定,健保局接办6所门诊中心,不得再增加,现有的门诊中心则要在健保开办1年后,评估是否续存。
▲健保署副署长蔡淑铃。(图/记者黄克翔摄)
「这个法条就为后来门诊中心结束营运,留下一个伏笔。」蔡淑铃表示,因为门诊中心与医院处于竞争关系,一直以来都有「球员兼裁判」的争议,因此不主张保险人再行开设医疗机构。
民国86年起,门诊中心开始第一波关门潮,花莲门诊首当其冲,在民国86年7月1日先行关闭,紧接着是台南与台中,分别在民国90年元旦及民国93年2月1日结束营业。接下来就遇到健保改制,从事业机机关改成行政机关,「当时重新申报组织规程时,行政院就把健保下设门诊中心的规定直接废除,民国99年正式改制,门诊中心就没有存在的依据,行政院也勒令余下的门诊中心要在3年与6年内结束营运」。
》在健保门诊中心服务30年 老医师「不鼓励」病患再找他》健保门诊中心在「医疗一级战区」 为何病患还是爱来?
蔡淑铃提到,配合行政院规定,高雄门诊中心在民国101年12月31日结束、位于台北市公园路的第一门诊中心,也如期在第六年、104年7月1日关闭,原本第二门诊中心也应在同年底熄灯,「因为这是最后一间了,外界存有很多的期待,所才我们又努力了1年半,协商医院接手,但还是谈不拢,只能在4月报请行政院协商结果,遭核准在半年后熄灯」。
健保门诊中心近10年来,每年平均服务人次约26万人,每月平均服务2.2万人次。健保署企划组陈美杏专委表示,近5年来门诊中心的看诊人数其实不如以往,民国102年还有23万人,至105年就剩下18万人。门诊量减少,也让营运出现问题,门诊中心主任施志和表示,光是99年至102年,亏损金额就高达5680万元,直到103年起大幅裁减门诊量,才终于转亏为盈,截至9月共赚200多万元。
▲健保第二门诊中心近10年来看诊人数统计。(表/记者严云岑制)
78岁的程奶奶罹有糖尿病、高血压,在健保门诊中心看诊10年多,对于联合门诊中心熄灯,她直呼可惜,「这里看诊真的满方便的,以后不知道要去哪里看」。72岁的连奶奶也是20多年的老病患,有退化性关节炎的她,表示自己的病很多地方都看不好,「这里又便宜,给的药也比较好」,未来可能会跟着医师,改到台大看诊。
▼第二门诊中心护理长从公保时期开始服务近40年,对于门诊中心的结束满是不舍。(图/记者黄克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