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秋/不断成立体制外组织 非解决问题的万灵丹

总统府:将设原住民转型正义委员会。(图/总统府提供)

文/谢丽秋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高级助理研究员) 蔡英文政府自上任以来近百日,便增设不少体制外组织,无论是在总统府下设「新南向办公室」、「促进原住民族转型正义委员会」、「国家年金改革委员会」、「国家资通安全办公室」,以及或是在行政内设「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能源及减碳办公室」、「体育发展委员会」、「文化会报」等等,其成立理由不外乎兑现政见,提供总相关咨询建议,或是以更高层级作为决策体系,进行规划相关政策等。然无论是在总统府或在行政院内新设任务编组、办公室、文化会报、委员会等,相关问题与质疑却日渐浮现。从组织、法制、或是人事等各面向观点而言,也兴起不同检讨的声浪。 首先,论者质疑,自新政府上台以来,行政院已累积多个跨部会任务编组型机关,有些机关并不受行政部门规程限制,也不用对国会负责。总统府下设各种办公室、委员会等,亦引发侵害行政权争议。 虽行政院认为,任务编组仅涉及内部业务分工,并无须另订组织法,其主要理由乃认为政府治理较过去多元复杂,以类似任务编组来进行跨部门协调,且各任务编组仅担任幕僚角色,无增加员额负担,不会直接执行关于人民权利义务公务,所以不会与既有部会功能重叠。然而,在实务上,有许多政新政府宣示的策略,在既有体制之权限即可推动,是否需在既有组织叠床架屋,应值深思。且过度弹性过多的任务编组,却无节制,亦可能逾越组织的法定权限,造成组织间职权冲突,反而衍生过多的问题。更甚者, 相关单位决策若指挥公务体系运作,亦可能侵犯原机关法定职权,造成指挥体系的紊乱,有权无责,引发争议。

▲行政院内设「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

再者,原机关公务人员本身就有其固定业务,过多的任务编组是否会造成而排挤公务人员原先的业务,反而造成组织效能降低。弹性组织并非原罪,但是不得逾越权限,组织设置目的,若仅得建议,更无权指挥公务体系进行。若原先机关即可执行该业务,实无须另设任务编组等单位,让太上机关来指挥运作协调。政府解决问题并非遇到一个问题就成立机关或组跨机关组织或扩编,此并没有了解问题的本质,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尤其设立过多体制外的组织,可能会影响到法定机关组织与人事的恒定,正如同盖了太多违章建筑,也势必影响到正常房子的结构,反而创造更多问题。若要真正解决问题,其正本清源之道,则应从既有体制去强化执行力并进行外部监督课责,而非将设立体制外的组织架设在原有职权机关之上,作为机关的决策单位,将之视为解决问题的万灵丹,如此反而治丝益棼。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谢丽秋,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高级助理研究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