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从「小平」到「躺平」 近平的隐患(黄介正)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18日带领中央政治局7名常委等重温入党誓词。(截自央视)
中国大陆在40余年前,扬弃阶级斗争,试图拨乱反正,判断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并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技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现代化建设,从一穷二白「弯道超车」、「后发制人」,取得富强之荣景。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提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今发端的「躺平即是正义」在社会所散发的消极性,与之恰成鲜明对照。
在经济急速成长后趋缓,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竞争激化,阶层流动定格化,对年轻世代冲击尤烈。上一代认定只要按部就班,不断努力,就会出人头地的模式,已不再打动人心。大陆年轻世代出现厌弃周而复始、无止尽工作却难有成就的「内卷」,转而思考维持最低生活条件,不想被别人割韭菜的「躺平」。
观察中国大陆发展的人士,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与集会「自信且激励」的讲话,早就惯以为常。然而却也不会忽略每年「两会」后,李克强总理在国际记者会,分析大陆经济社会严峻挑战「坦白且老实」的答问。「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几十年。如果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年轻世代,「红色基因」不够强,又想「躺平」,事情就不好办了。
相较于欧美先进国家及台湾,大陆年轻人的上进心与勤奋程度,均列前茅。将来如能搭配制度化的权力移转,廉洁的治理效能,社会阶层的流动活化,提供培养创新思维的土壤。14亿人口中,即使仅有小比例之顶尖菁英,但其努力与成果,定有在世界舞台举足轻重的条件。
然而,中国大陆也因人口之多,人力素质与城乡差距之大,经济增长与贫富均衡担子之重,很容易就拖住发展的速度。无论整个社会的「内卷」恶性循环现象是否隐而未发,却真的经不起「躺平」思维,尤其是在年轻世代中的大量蔓延。
长辈与年轻人的成长环境与社经条件,存在差异不足为奇,世代沟通却不是老师们训斥「对不起父母」,党和官方媒体发几篇指责文章,直指一切原因皆源于物质生活条件,或是归咎给生活工作压力带来的「丧文化」,就可以认为「躺平」只是一种「网路嘴炮」瞎起哄的短暂现象。
当今掌权或为人师表的长辈,绝不应该以自己以往的成长背景和奋斗历程,以上对下的出发点来对待年轻人,总是以「想当年」来说故事,而是要设身处地的开放心境,挖掘问题关键,给年轻世代营造一个「不想跪着,也站得起来」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