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班80年老店就得吹熄灯号! 他弃300万年薪改当和菓子师傅
兄弟不争不吵6、70年,但毕竟体力不如当年,接班问题一直放在他们兄弟的心里。
谈及父执辈都已年迈,3年前返家接手的周宜文儿子、第三代周恒仪显得感伤。因为当年父亲周宜文可以熬夜喝酒,一早再起床搥打麻糬,肌肉比他还要结实,如今父亲与二叔都已白发苍苍,他哽咽起来,「一转眼,他们都老了,我若不回来,我阿公传下来的明月堂可能就要关了。」
周宜平摇摇头:「如果没有我哥哥的儿子周恒仪愿意接手,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认为,台湾社会不尊重手艺职人,他自己的3个儿子也有不错工作,所以他并不希望儿子们来学做和菓子。
周恒仪从小会念书考试,高中读建中,大学念台大,毕业后从事金融业,也一度创业开公司。「回来前,我的月薪大概30万至50万元,我挣扎过,但不想让一间80多年的老店就这么没了。」
周恒仪苦笑,「的确,这几年台湾吃甜食的人口变少,和菓子市场也变得更小。」但是他面临到另一个考验是,父亲和他的工作习惯很不同,「他和二叔从我阿公时代就被训练天天工作,我必须慢慢让他知道要让员工适当的休息和休假,毕竟时代不同。」
周恒仪返家后,力推草莓大福,却也因此和父亲有所争执。「一般草莓大福外皮是用糯米粉去蒸,我们是用糯米捣成,1天就会硬掉,所以我爸坚持要我们做完一批就立刻送到客人手上,好让客人1、2小时内就能吃到。」但他的想法是,规划路线一起送,同样可让客人在最佳赏味时间内吃到,还能省时省事。光是沟通,他就花了许多力气。
在推动弥月礼盒上,父亲和二叔则是支持他的。他将综合口味的日式麻糬、馒头和牛皮、铜锣烧组合起来,搭配男女日式娃娃图案,在网路上推广试吃,颇受网友青睐,订单也渐渐多了起来。「我努力让大家知道弥月礼盒除了蛋糕和油饭,还可以有其他选择。」他跑了几次婴幼儿用品展,深觉自己走在对的路上。
只是40多岁才决定返家,会不会太慢了?周恒仪点头承认:「我爸和二叔他们会做的品项太多了,目前我学到的技术只有60%,但未来我想要做精,而不是多,会把产品集中在热卖款,这样就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再问放弃高薪返家接班,会不会觉得可惜?他没有犹豫,「如果要赚大钱,应该不会回来。」当年阿公的傻劲,传到父亲、叔叔,现在又再传到他身上,「也许和菓子是小众,但事情常是一体二面,因为小众,所以少人会做,竞争就不那么大。」走在人烟稀少的路上,有些孤单,但他很笃定,没有一丝踌躇。
草莓大福很好吃,内馅和外皮都很不错。我是去年冬天来吃,但才买1次,草莓就停产了,一直等到现在才又吃到。我觉得他们的宣传或行销不用这么低调,另外建议像大福这样的东西,也可以使用其他水果,比方说水蜜桃大福之类的,让客人在不同季节吃到不同口味的大福。
更多镜周刊报导【不老兄弟情番外篇】年薪就是全店年营收 他为何愿放弃返接家业【不老兄弟情番外篇】日式红豆饭 没加这2味就不够道地【不老兄弟情番外篇】比儿子肌肉壮 八旬老爸如此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