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百祥/一个月至少500个受虐儿童...若未介入,成年后仍心灵受创

▲台湾一个月平均约有500个孩子受到虐待,每天约有16、17个确定的儿虐事件。(示意图达志影像)

蔡百祥/我是蔡心主修儿童心理学的ADHD 临床心理师。ADHD临床心理师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我常与 ADHD 的孩子、家庭一起工作;第二是,我有ADHD 。工作专长儿童心理评估、游戏治疗、情绪行为与依附关系议题、青少年咨商亲职咨询。

最近快过年了,但儿童虐待、不适当教养的新闻频传,看着孩子身上受的伤或是低声乞求父亲不要再动手的画面,相当令人心痛。根据卫生福利部所公布的数据,去年(2018)每一季(三个月)被通报儿虐的总数大约有12,000-13,000人,真正开案大约有1,500人,也就是一个月平均约有500个孩子受到虐待,每天约有16-17个成案的儿虐事件,还不包含未被发现的黑数。在这些儿虐案件里面,一半以上都是家内事件(被爸爸妈妈或亲人虐待),家内事件最常发生儿童虐待的依序为:不当管教、疏忽、身体虐待、性虐待精神(情绪)虐待、目睹家暴与遗弃。

儿童虐待的可能特征

儿童虐待与家庭暴力(即使仅是目睹),会毁灭孩子对世界的正向期待。其实儿童虐待并不少见,若您与孩子有机会较长时间的互动,可以留意孩子是否有以下的现象国外研究,由蔡百祥临床心理师整理)。

儿童忽略的可能特征:容易过瘦或过胖(若为婴儿,特别容易不能持续增加体重)、高强度情绪索求的行为、偷窃/过度储藏食物或生活用品、身体不清洁或自我照顾不佳…等。

身体虐待的可能特征:有孩子或家长无法解释的受伤,例如:瘀青、烧烫伤、扭伤、衣服遮掩处有伤口或伤痕、骨折…等。

性虐待的可能特征:恶梦、不寻常的忧虑、企图逃家、尿床、生殖器疼痛与出血,极端的性探索(与年龄不符)、对情爱过度开放或恐惧…等。

精神(情绪)虐待的可能特征:自信心突然变化、无明显医疗状况所产生的疼痛、情绪变化、反复恶梦、企图逃家、情绪(例如:易怒)或行为(例如:偷窃)问题…等。

当然,有上述现象不必然有儿童虐待的发生,但多一分留心总是比较谨慎,若您有疑问请立即拨打「113专线」,由专业社工人员24小时于线上受理家庭暴力、老人保护、身心障碍者保护、儿童少年保护及性侵害、性骚扰事件通报或求助。另外,除国/台语外,亦提供英语、越南语、泰国语、印尼语柬埔寨语…等,不同之语言通译服务。

▲儿童受虐可能征兆。(图/作者蔡百祥提供。)

儿童虐待的危险因子

儿童虐待的发生并不只是单纯加害者的人格、品行或精神出现问题,儿童虐待是更复杂之生物、心理、社会因子结合而导致。根据国外研究,可能产生儿童虐待的危险因子包含:儿童有身心障碍(因此导致父母/照顾者需要花更多精力照顾或长期亲职压力负荷不来)、家庭成员间的疏离、父母/照顾者不了解儿童的需求或身心发展、父母或照顾者本身为家暴受害者、失业/贫穷或缺乏足够社经地位改善匮乏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不睦或父母家暴对方(可能会顺便打个孩子)、缺少家庭凝聚力、未成年的父母(孩子养孩子)、单亲、非血缘关系的父母(例如:童话故事中灰姑娘后母)、父母或照顾者有酒精成瘾、使用(贩售毒品、亲子关系差或不良互动、父母有严重「不打不成器」、「体罚是唯一管教手段」的亲职教养价值观、父母压力大或有身心疾病,例如忧郁症状思觉失调…等、成长在鼓励以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的地区…等等,亦有另一类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常会杜撰或制造孩子的病症,为的是让孩子接受检查、治疗,而得到某些收获(此称为代理孟乔森症候群,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当然,也存在相当罕见,但以伤害孩子为乐的父母或主要照顾者。

儿童虐待对孩子的影响

身体受的伤很明显,可以擦药或医疗,但是心灵受的伤很隐微,会刻在孩子的灵魂里。儿童虐待除了导致受伤以外,长期可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交感神经,造成免疫系统容易过度反应,影响身体健康(易有各种身体疾病),亦会改变大脑运作与面对压力的反应模式。当孩子的大脑非常担心受到伤害时,孩子会非常容易警戒、防卫、逃避痛苦,长期下来往往无法把精力放在知识、体育、兴趣或生涯规划的探索,对他人、世界的理解也会常保负面思考,面对道德两难或遭受诱惑时,容易一时冲动坏事。

儿童虐待常让孩子充满的担心、焦虑、困惑(口口声声说最爱的人居然伤害自己、疼痛)、对环境与世界的不信任、有困难与他人建立正向互动、受挫反应剧烈,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环境的表现,又会让孩子更偏离常态的发展。若受虐儿童未经适当的医疗与心理介入,会在孩子成年后,仍残存心灵受创反应,影响身心发展、情感表达、社交退缩、药物酒精滥用,甚至暴力循环、精神疾病…等等,就算未严重社会规范或出现精神疾病的症状,但也很容易自我封闭、影响自我观感、价值观,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儿童保护/儿童虐待的议题需要社会积极的关注,除了政府部门由上而下建构安全的社会体制外,国人亦需要积极留意、多关心他人,减少以暴制暴的心态,多去理解他人的苦难、适时提供协助,而父母亲、主要照顾者若长期身心状况不佳时,难免会有伤害孩子的念头,但要能积极求助、寻求帮忙。儿童保护需要社政(特别是第一线的社工,相当辛苦,家庭访视时,有时还会有人身财产安全的疑虑。期待最高指导单位能给予更多实际的支持)、警政、医疗与我们每个人同心协力,成为儿童保护、避免儿童虐待的守门人

热门点阅》►孩子有状况,该去哪里评估呢?

►看更多【蔡百祥】专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