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锡勋/日美首脑会谈「联合声明」明记「台湾海峡」 1969年以来首次

蔡锡勋/淡江大学日本政经研究所所长

日本面临美国中国对立的困境,美国和中国以世界为舞台,创造各自包围网,日本今后的安全保障政策是如何呢?

日美首脑会谈于4月16日在华府举行,「美日全球伙伴,创造新时代」为标题的「联合声明」是今后日美同盟的指南针。

「联合声明」再度公开发表:「台湾海峡的和平与安定的重要性」,明记「台湾」是继1969年佐藤荣作首相与尼克森总统的首脑会谈以来首次,相隔52年。我国外交部对此表达:「诚挚欢迎与感谢」。

▲《美日共同声明》中,强调「台湾海峡的和平与安定的重要性」。(图/翻摄自白宫

日本国会众参两院于2020年9月16日进行「首相指名投票」,从首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算起,菅义伟众议员被「指名」为第99任首相,菅内阁于当日正式走马上任。

去年9月的菅内阁支持率是62%,今年1月支持率和不支持率出现交叉点,2月支持率降至38%之后,3月又再度上升,4月则回升至44%。

日德首次「2+2」会谈

继3月16日的日美外交、国防「2+2」会谈之后,日本外务省于4月12日公布,日本和德国将于4月13日,以视讯方式举行首次「2+2」会谈。

▲日德两国确认「合作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 (图/翻摄自NHK新闻)

根据日本外务省的官网:四位大臣于日德交流160周年的今年,在4月13日召开首次日德「2+2」会谈。双方在会谈中确认:「紧密合作以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

日方对德国强化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参与表示欢迎,并提及:「关于派遣德国海军巡防舰(Frigate)的机会,以及实施共同训练的可能性」。

四大臣对此达成共识,也将持续调整。双方就东海、南海、朝鲜半岛、俄罗斯、伊朗情势和其他议题交换意见,但未提及「台湾海峡」或是「台湾有事」。

从地缘政治层面而言,远在欧洲的德国似乎与东亚较无关联,为何千里迢迢前来?

梅克尔极力维持德中关系,并重视中国市场的经济利益。(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德国视中国为「对手」与「伙伴」,对德国安全保障方面有何影响,和日本举行「2+2」会谈的本意是否为了抗中,必须持续观察。

梅克尔总理重视维持友好德中关系,不敢忽视中国市场的经济利益。

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前来千里之外的印度太平洋地区,彰显存在感。

「强化日美同盟」的高民意支持

菅首相和拜登总统将于4月16日举行首脑会谈,美国和中国的对立加深之际,对于「是否应该强化日美同盟」的问题,投票显示,赞成为70%,而不赞成为16%,投不知道不回答为14%。

因此,日本强化日美同盟的方针有高民意作为支柱。

中国崛起使东亚的安全保障环境遭受严峻挑战。

钓鱼台列屿(日文尖阁诸岛)问题浮上台面以来,日本担忧中国进出海洋,使得「强化日美同盟」成为重要议题。

日美同盟框架下,自卫队如何和美军合作?「和平安全法制」(安全保障关连法)大幅改变两者关系。

「安全保障关连法」容许日本「行使限定的集体自卫权」。

法案于2015年9月19日参议院本会议通过,2016年3月29日起开始施行。

此法案立案过程,遭到在野党激烈的反对,也引发持续数日在国会前的群众抗议。

内阁官房的《「和平安全法制」的概要》第1页明文:「美军等部队的武器等防护(新设)」,「平时对美军物品劳务的提供【自卫队法】(扩充)」。

「武器等防护」深化日美同盟,自卫队可以使用武器保护美军等的船舰、飞机,借此防卫日本。

▲出云号护卫舰。(图/海上自卫队官网)

自卫队「平时」就可以行使此活动作为新法的一大特征。

海上自卫队最大护卫舰「出云号」于2017年5月1日,在千叶县房总半岛近海与美国海军补给舰汇合,首次行使「美舰防护」(美舰护航)任务。

这是强化日美同盟的重要象征,自卫队和美军平时就在推进作战一体化。

「新冷战」的美中对立关系持续恶化的话,行使「武器等防护」的机会将大幅增加。

「台湾有事」时,自卫队是否会行使「武器等防护」?

3月16日的日美2+2会谈「联合声明」明文表示「台湾海峡的和平与安定的重要性」。

明记「台湾海峡」

菅首相是拜登总统就任后首位面对面会谈的外国首脑,显示拜登政府比以前的政府更重视日本,同时强烈期待日本将扮演的角色。此次首脑会谈确认日美同盟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要点。

▲拜登、菅义伟会后在白宫举行共同记者会。(图/路透社)

菅首相于4月15日的访问美国行前记者会表示:「构筑和拜登总统的信赖关系,基于自由、民主主义、人权、『法の支配』(英文:rule of law、中译法治笔者译:法的支配)的普世价值,将使日美同盟更加强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向世界宣示日美的领导力」。

菅义伟首相英文名是「Suga Yoshihide」,拜登总统于记者会用「Yoshi」称呼菅首相,表示亲密的个人关系。

安倍前首相也于任内重视和川普前总统的个人信赖关系,个人的信赖关系是日本重视的外交重点。日本社会将信赖关系视为对人们的约束。

笔者认为中译的「法治」带有「统治」的意味,日文「支配」的英文应该是「dominate」,和「rule of law」在词义上具有差异。

然而,「rule-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日美2+2会谈中的「联合声明」用词,而此词也在先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开场白时使用。

▲美日首脑峰会。(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日美首脑会谈是对外宣示「两国团结强化日美同盟」的绝佳时机。美国重视日本之目的是为了有效应对中国,虽然日本在安全保障方面与美国紧密合作,但却在经济方面与中国关系相当紧密。

首脑会谈的议题包含安全保障、供应链的强化、气候变迁北韩绑架日本人问题、东京奥运等日美双方关心的事项。

最大焦点是安全保障:「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钓鱼台列屿(日文:尖阁诸岛)适用于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5条」。

在日美首脑会谈的「联合声明」中,确认2+2会谈上的「联合声明」文中提及的「台湾海峡的和平与安定的重要性」。

供应链的强化包含尖端科技和重要资源的供给

▲拜登先前于白宫与台积电等全球19家主要半导体及科技大厂CEO举行视讯会议,手上拿着一片矽晶圆。(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世界面临半导体供应不足,美国对抗正在强化生产力的中国,呼吁同盟国共同构筑供应网,不要依赖中国。

战斗机的制造也需要稀土资源,美国约8成从中国进口,若是中国限制出口,稀土供给将陷入停滞。

气候变迁是「地球规模课题」,日本的《外交青书》将「地球规模课题」列入国际合作的项目,也是美国和中国可以密切合作的领域。

因此,美国气候变迁特使凯瑞成为拜登总统上任后,首位访问中国的高阶官员。

然而气候变迁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国际竞争的战场值得关注。

「碳关税」、「国境碳税」可能成为课征他国的明显项目,借此保护EU、日本等低排碳量的企业,同时实现拜登总统和菅首相提倡的「绿能社会」。

热门点阅》

王志鹏/是「包抄台湾」、「威慑外力」 还是「经营前院」?

李沃墙/「五缺」问题已成产业发展「灰犀牛」

苏育平/美军撤离帝国坟场阿富汗 神学士春风吹又生?

揭仲/四月军演?共军在台湾周边实施大规模作战演练之研析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