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解析-两会政策利多 陆股上涨空间可期

正如市场普遍预期,两会将国内生产总值成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市场期待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将可推动经济成长。此外,中国2024年赤字数字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成长目标的3%,另有人民币(下同)1兆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3.9兆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

尽管当局承认,当前中国经济尚未完全走出困境,但其政府工作报告承诺加大力道提振经济,聚焦于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国内消费、深化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持续扩大开放、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同时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的市场准入等项目。

中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性质变,未来投资上可聚焦消费升级、技术升级、城市升级、产业升级四大概念;尤其,消费一直是中国经济成长的关键驱动力,当局者希望保持此趋势,亦进一步呼吁实施「全年消费」计划,锁定汽车销售、电子产品等项目,并鼓励更多高品质的商品消费。

预期中国2024年的消费年成长仍将达到7%,主要动力来自于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预期持续强劲的服务性消费将带动其他领域的复苏,以及在新的发展模式下,房地产市场走稳带来的信心修复。

投资方面,大规模设备更新及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将支持制造业投资的成长;同时,政府增加保障房供给,无论是新增保障房建设或吸纳部分商品房并改造为社会保障房,有望缓解商品房市场的压力,促进房产市场走稳。

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市场改革。在对外开放方面,报告中同时提出了加快推动经济改革的建议,目的在于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相关措施如果被迅速实施,可能有助于改善营商环境,并提振市场情绪。

数位经济方面,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已突破50兆元,占GDP的41.5%。中国料将继续实施「人工智慧」倡议,推动数位经济快速发展,重点是将传统产业数位化。同时,中国政策制定者继续强调绿色转型,并强化碳排放削减目标。这显示中国对绿色转型的承诺依然坚定,因这不仅能产生新的生产力,还能确保能源安全。

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中长期来看,关键在提升总要素生产率,而科学技术的突破为此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今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人工智慧+」行动,生成式人工智慧领域的门槛更低,成本亦更可负担,令更多企业从中受益;显示中国的数位经济发展进入崭新阶段,「人工智慧+」将为各行各业的效率提高,注入更多的发展动能。

整体而言,中国市场确实存在着一些独特而复杂的风险,包括政策支持可能来得太少、太晚,或者长期经济转型未能按计划进行。再加上个别风险,例如近期网路游戏行业面临的监管,这也意味着投资人必须积极管理配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