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宏/潜舰国造是挑战 也是良机

▲图为示意图(《ETtoday新闻云》资料照)。

造船早已现代化!下水仪式的误解?一般人看到风光的船舶下水仪式后,以为可以直接测试交船;或是看到船还会在码头边继续施工一阵子,可能会如某位飞弹专家,误以为造船可以分阶段设计,等造好船壳船体再设计船上的其他装备。但这两个刚好相反的想法,都是对现代造船程序的误解。

现代的造船法早已改变半世纪以上,已经与古代从头到尾在单一船台或船坞施工、下水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大型船厂常用船段建造法,将船体与管路都分段在厂棚内先分块施工,再吊到船坞内组装,以缩短建造中船体在船坞的施工时间。在施工中的船可以下水后,再进行一些细部工程,这样大幅提高了造船效率。

且为了结构安全与施工便利,主机等大型装备必须在船体建造阶段就安装完成,不能事后再切割船体去吊装施工。现代的造船工程必须、也能够事先完整地考量,精密地计算与设计;这和飞弹专家想像中很久以前「可以先建造好船体,再思考装备或系统如何安装在船体内」的情形大相迳庭

无论是需耐受大风大浪的水面船舰,或是浮力、姿态控制相当重要的水下船艇,都是与飞机飞弹一样需要考虑六个自由度运动的载具。其所需考量的非线性动力学的难度,也与飞行器相似,甚至因为风浪的外力是动态变化,而更复杂难解,但也已有可相当掌握的技术

更基本的浮力与稳度、平衡与压载等静水性能,精确的设计与计算已是标准流程,正确的施工乃是必须。这些基本的造船设计原理,早已成为造船科系大学部专业必修及选修科目,对海军与业界的工程师而言更是家常便饭。

复杂先进科技物的系统工程

造船工程的本质与航太工程相同,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仰赖全面均质的工业技术水准,且在设计、建造与营运操作过程中,都有许多的人机互动,所以是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潜舰比起太空船,需要抵抗更强烈的爆震,结构也要多承受数十个大气压力差,而太空船需要耐高温与对抗较高的温差。

两者都需善用先进的材料与精密制程,整合复杂的电子及机电装备,并各有复杂的流体力学、动力学、运动与操控问题,大概可并列为人类最复杂先进的科技物。

▲蔡英文登上海虎潜舰顶,主持潜舰国造签约仪式。(图/记者季相儒摄)

依据外国专家公开的资料显示,在组建过程中,典型的飞弹约需1700工时组装5千个零件,战斗机约5.7万工时、3万个零件,波音777客机约5万工时、10万个零件、40个子系统、550个供应商巡防舰约120万工时、17万个零件、60个子系统、600个供应商。

相较之下,柴电动力潜舰如德国214型或澳洲柯林斯级潜舰,约需70~250万工时、35~50万个零件、108个子系统、1600个供应商,到大型的核动力战术潜舰需要约800万工时、95万个零件,乃至最复杂的核动力弹道飞弹战略潜舰,更是高达1200万工时、100万个零件。

我国的自制潜舰属于柴电动力潜舰,其复杂程度大概可说比波音777复杂十倍以上,或比飞弹复杂数百倍。因此,自然非要使用系统工程的做法不可。

其实,智库「全球台湾中心」(GTI)最近的报告中,只建议潜舰国造要吸取汉翔中科院当年与国外厂商合作设计制造IDF (Indigenous Defense Fighter)战斗机的成败经验,并未提及应由谁主导系统工程。毕竟,负责载台(车、船、飞机)的厂商才是适合主导系统工程的部门,而非提供重要装备或经验丰富的供应者

海军、台船与中科院早已合作多年,三方对于军舰的系统整合与合作并不陌生;台湾的造船工程师也早在1980年代就赴美学习,与美国的设计公司合作过胎死腹中的二代巡防舰忠义计划,也有与外国厂商深度技术合作的经验。

但潜舰比起飞弹、飞机、水面舰都更为复杂精密,尤须谨慎周密且全面,因此潜舰国造采用类似当年开发IDF、二代舰的模式,在先进国家的部分技术协助下完成设计与建造,部分关键零组件仍需购自先进国家,同时强化系统工程技术与管理也是重要关键。

▲图为国军海虎潜舰。(图/记者季相儒摄)

亟需强化人才基础研发能量

但是今日与1980年代不同的是,当年有1979年初公布的〈科学技术发展方案〉协助,注重跨部门的整合与分工,连教育部、经济部、交通部也都成立技术顾问室负责相关工作。而现在的国防工业发展,只偏重经济、国防两部门的工作,缺少整合教育部门的规划

当年曾到美国学习的年轻工程师也开始进入退休期,工程技术人力与经验的断层浮现。依照外国经验,潜舰的设计人力需求,在专案启动后7~8年会达到高峰,约为刚启动初期的5~7倍。这其中将短缺约800名造船、机械、结构、机电等各类工程师,必须在从现在起的五年内补上。这些工程技术人力中,又以过去较受冷落的造船工程师缺额最为严重。

造船、造机计划都需要十数年以上的发展,考量我国未来二十年间尚有更多种类的船、机开发案,各类少量但特殊工程人才,需要尽快招募培育;此外,用于实验、测试、验证的机构与设备等基础建设是技术生根的关键,也需立刻投入并长期经营、维护。

为了中长期国防工业的持续发展、经验传承,乃至产业升级、技术扩散至民间相关部门等,现在开始强化有关船舶、水下载具、爆震的性能试验、验证之技术、设备与机构,以提升及储备基础研发能量,绝对是刻不容缓的。

▲图为潜舰国造(图/记者李孟璇摄)。

被忽略的忠告:保密资讯网

最后,GTI报告中最值得注意,但媒体却较少报导的,是提到可以善用台湾相关中小企业的能量,以及资讯保密的问题。该报告即建议,我国要建立国防工业产业链内部的保密资讯网。利用军需来汇聚台湾中小企业分散的强大能量,能让一些技术力充沛、弹性,甚至为了爱国而愿意承担风险的中小企业,充分加入潜舰国造的供应链。

如此一方面可促进国防工业落地生根、发展军民通用技术,另一方面利用军需的高品质与高性能要求,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发展,甚至减少失业与人才外流。

正因如此,保密资讯网及对民间参与者的适当保密措施,是潜舰国造与其他国防工业所必须要强化发展的。有了完善的规划与执行,可让参与的先进国家、政府、海军较无挂虑,而能长久合作发展。

超乎想像的挑战良机潜舰国造是个工程技术与管理的高难度挑战,也是提升我国工业技术水准的良机,更是未来建立高级军民通用科技产业链的重要基础。它的复杂性与技术难度或许超乎一般人原先的想像,有不少技术上、社会运作上的挑战;但是我国过去在长期不受保护的国际市场竞争下,累积了相当的船舶工程能力,大概也远超过其他科技从业者的传统印象与理解。

▲一些海空载具建造时间与零件数、工时的比较图。IDS大约会落在柯林斯及与214型潜舰之间。(图/陈政宏提供)

●陈政宏,国立成功大学系统及船舶机电工程学系副教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