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距见医疗失衡!东基急需「语言治疗师」到位
节奏感很强的「小青蛙」正和妈妈一起比「手指谣」。(台东基督教医院提供)
科技日益发达,然城乡差距仍是台湾医疗界重大课题!台东虽有好山好水,然这里有群「行动早疗」小朋友,他们需要不仅是外界的爱心,也急需「行动早疗」语言治疗师。台东基督教医院行早团队幕后推手小儿神经科医师乐俊仁表示,目前行早的服务对象几乎都需要语言治疗,既有的一位语言治疗师不够,期盼第二位「行动早疗」语言治疗师到位,让有需要的孩子能尽早开始接受疗育。
台东基督教医院「行动早疗」团队师生联手,送上母亲节窝心小礼给一路上陪着孩子及行早团队的「神队友」妈妈或阿嬷致敬。图为「多多」送给妈妈的蘑菇扣作品──家中小狗和狗屋。(台东基督教医院提供)
「如果个案到不了医院,那么,治疗师就到个案家去!」2008年六月起跑的行动早疗团队,以这样的初衷和坚持,在台东县偏远乡镇为弱势家庭孩童提供早期疗育服务。因有别于慢飞天使到医院治疗室接受疗育的服务型态,而是主动到宅服务,故称为「行动早疗」。
画出大爱心的七岁「小青蛙」就是接受台东基督教医院复健科「行动早疗」服务的慢飞天使和陪伴的老师联手,在母亲节前夕为辛苦的妈妈或阿嬷送上窝心小礼、表达感谢。7日上午,成军十年多的行早团队借由短片「我有礼物要给妈妈」,公开向一路陪着孩子及行早团队的「神队友」妈妈或阿嬷致敬。
「进步超多的!」小青蛙妈妈透过影片诉说女儿小青蛙的改变。小青蛙约莫一岁的时候成为行早的服务对象,六年多来从躺着不会动,进步到会翻身、稳坐在椅子上、用屁股坐着移行、上下床垫、扶着桌子站立、听得懂话、开始「仿说」……这是行早团队、孩子、妈妈三方合作,建立良好互信、互动的结果。
基督教医院「行动早疗」提供跨专业的服务。第一排左起:物理治疗师麦文彦、临床心理师李雅雯、复健科主任吴欣宜医师、音乐治疗师蔡宜君、行动早疗组长暨语言治疗师萧振民、小儿神经科医师乐俊仁,第二排左起:职能治疗师刘晏汝、艺术治疗师詹惟文、临床心理师陈怡帆。(台东基督教医院提供)
行动早疗组长萧振民语言治疗师指出:「虽然仿说是语言发展的初阶表现,毕竟是开口说话了,接下来若听得懂别人说的、讲得出自己想的、答得出别人问的,逐渐就有了沟通的功能。」小青蛙妈妈回应道:「女儿到两岁还不会讲话,很高兴她现在听得懂一些日常用语。比如,我说『换臭臭啰!』她会自己躺在床上,让我换尿布。我说『吃饭啰!』她会自己移到饭桌,让我协助她站起来、坐在椅子上。」
由物理、语言、职能、音乐、艺术等治疗师及临床心理师等6个专业组成的行早团队,目前的7位成员平均年龄约32岁、待在行早的平均年资约5年。他们分成2组、每周四天开着两台车前往海岸线、纵谷线、南回线为35位慢飞天使进行疗育。累计至今年四月底,共有212位孩童受到帮助,提供了19747人次的服务,行驶里程数是370056公里,这样的距离足以绕地球九圈,再跑四个多月就可以从地球到月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