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不一定会健忘!别忽略这3个警讯
「医生你结婚了没?生小孩了没?」70多岁的伯伯看诊时突然这么问,还摸医生的手、抠她的掌心。他太太连忙致歉,说先生以前不会这么没礼貌。他的医生、台北荣民总医院老年精神科主治医师蔡佳芬并没有被吓到,因为她知道伯伯得了失智症,「性格改变,行为失控」是症状之一。
蔡佳芬说,大家熟知的「失智症十大警讯」,是以阿兹海默症为原型,它先从掌管短期记忆的海马回开始发生病变,因此健忘(尤其是忘记刚发生的事)是最先出现、最主要的症状,但后来医界陆续发现数十种类型的失智症,如血管性失智症、路易氏体失智症、额颞叶型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等,因脑部发生病变的原因或部位不同,一开始不一定表现出记性差,甚至没有明显的记忆力问题。「记忆力还好,也可能是失智症,」她提醒。
哪些症状容易忽略?
患者会因为小事,甚至无缘无故高兴、难过或生气,情绪变化大,旁人难以理解。
一位失智症患者家属说,有一年家族扫墓,其他亲戚比他们家早到,结果爸爸非常生气,虽然习俗是有「先扫墓的人会带走祖先庇佑」的说法,但爸爸气到后来都不理亲戚,实在有点过头了,但他当时并没有想到可能是失智。
彰化基督教医院心血管医学防治中心主任蔡玲贞的妈妈10年前失智,她回想,妈妈一向好脾气,可是那阵子会没来由地生气或哭泣,家人都不知道她怎么了。
有些患者则会出现妄想、幻觉,比如觉得有人在饭菜里下毒、配偶外遇、墙上有虫在爬、看到不存在的人等,但其实都没有。
蔡佳芬说,如果家属不知道这些症状都可能是失智症所导致,很容易解读为心情不好,或是以为是其他的精神疾病,甚至误以为他们是故意的,因而错失了及早发现失智症的时机。
本来爱干净的人变得不爱洗澡;以前注重打扮,现在却很邋遢;内向木讷的人变得多话,甚至常说黄色笑话;问陌生人「你怎么这么胖?」各种奇怪、不合常理的言行举止,有可能是失智症来敲门。
因脑部病变,失智者可能夜里睡不着,起来游走,说要出门、要上班,白天却昏睡不醒。黄昏时特别躁动、坐立难安(黄昏症候群)。
蔡佳芬说,老人的生理时钟本来就会前移,变成早睡早醒,也容易失眠,因此这个症状易被忽略。
大林慈济医院神经内科、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龙说,失智的症状常藏在生活细节里,比如常忘了关瓦斯、囤积一堆药忘了吃、煮饭时外锅忘了放水、重复买同样的东西(如卫生纸)等,「可是很多子女几个月才回家一趟,常常没有注意到父母的变化。」
「爸妈是不是变得跟以前不一样?这是关键,」蔡佳芬强调,任何一个不一样的点,都可能是失智的蛛丝马迹,比如妈妈本来厨艺好,现在却只会做简单几道菜;爸爸以前天天洗澡,但现在身上常臭臭的。「虽然每天都进浴室,但进浴室不代表有洗,洗了也不代表洗干净。要了解长辈,才能发现变化。讲得出来哪里不一样,其他的就交给医师诊断。」
然而失智患者通常没有病识感,不会主动就医,此时就靠家属的本事了,比如去找帮长辈看慢性病的其他科医师,请他们开口让长辈转去精神科或神经内科。
蔡佳芬说,如果骗、拐、哄都不奏效,只好等待时机,比如当长辈感冒、头晕、头痛时跟他说:「我认识一个医生很会看这种病,我带你去。」或者因其他原因住院时,请精神科或神经内科医师来会诊。
血管性失智症
常是中风的后遗症。可能有情绪忧郁、失禁、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
路易氏体失智症
早期症状可能是睡眠障碍、幻觉,也有类似巴金森氏症的症状,如步履不稳、颤抖、动作缓慢。诊断不易,在死后解剖脑部,将组织染色后才会看到路易氏体沉积。
额颞叶型失智症
病变发生在额叶、颞叶,症状包括性格改变、行为不合常理、重复同一动作、语言能力退化等。
巴金森氏症失智症
先罹患巴金森氏症,后来脑部病变恶化,出现失智。
可挂「记忆门诊」,或神经内科、精神科中专长失智症的医师。也可上台湾临床失智症学会网站查询(www.tds.org.tw),点选页面左侧「失智症诊疗医师」查询推荐名单。
延伸阅读:微小却重要的问题:「妈,你记得午餐吃什么吗?」防失智不要立刻吃, 先「闻」味道!「话到嘴边」就是想不起来... 我要失智了吗?动动手指,9大功效防失智7大地雷,害你假失智!※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