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风力发电的双面刃

▲环评委员担心离岸风力发电影响自然生态。(图/翻摄自网路)

李武忠

能源短缺、油价狂飇的今日,全球都在寻找可以替代的能源,而再生能源更被视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启动子,其中风力发电堪称最干净的能源之一。日本政府更在福岛发生多起核心熔毁事故后,开始认真思考发展再生能源的可行性,根据日本政府评估,其清洁能源发电潜能有九成以上来自风能,尤其是位于海上的风力发电厂

唯,鉴于目前风力发电场组系固定在海床上,只能建在浅水区并不适合日本地形,为此日本研发出全球首例的海上漂浮风力发电厂 (包括涡轮机变电变压设备)并结合日本11家大企业组成联营企业打算将其商业化(日本政府也出资220亿日圆),希望2020年前,透过140台风力涡轮机产生超过1000兆瓦的电量(相当于一个核反应炉的发电量),将可大幅改善日本能源不足困境。目前海上风力发电主要集中在欧洲。

台湾四面环海尤其西部海岸及离岛地区蕴藏丰富的风力资源,地理区位极适合发展风力发电,是否能成为台湾重要再生能源除了靠政府政策奖励外,有利可图恐怕才是业者愿意投入再生能源产业的主要动力。基于追求能源多元化自主性经济部能源局推动「风力发电离岸系统示范奖励案」且已经有企业愿意投入商业营运,对需仰赖大量能源进口以及核能发电备受争议的台湾是好的开值得注意的是离岸风力发电虽然可以避开陆域设置风力发电产生噪音炫光、破坏景观等引起周遭居民抗争纠纷(如苗栗苑里风力发电施工遭民众抗争事件),但是如何让靠海维生的渔民能够不抗争,恐怕也是该计划能否顺利推动的重要关键之一。

要获得渔民同意的方法很多包括:推动社区风场、给予补偿金、设立回馈基金、提供就业机会、减免电费、实施鱼类资源复育等等,鉴于现有渔业统计资料不足为避免重蹈台塑六轻设厂覆辙,政府应该尽早委托具公信力的第三方进行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噪音是否会对周遭海域鱼类资源以及渔民捕捞作业产生不利影响评估并协助建立周遭海域渔业资料库以及制定补偿作业要点以利未来双方在进行有关补偿、回馈金等谈判时有所依循,避免因漫天喊价致使谈判旷日费时,工程严重延误导致成本暴增,让厂商失去经营的意愿,也阻断了风力发电在台湾发展的契机

国内发展离岸风力发电在工程技术、成本、基础设施、风险管控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从国外经验发现与社区维持和谐是风力发电产业成功的重要关键,德国目前采用的社区风场 (com m unity w ind farm )开发模式,利用民众入股、获利共享等回馈方式,让当地居民成为风场股东,共同参与营运决策的经营模式值得参考。同样的也唯有透过科学证据和渔民做充分沟通并让渔民有参与感,才是化解阻力的良方,政府相关部门应立即行动别错失先机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