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野菜别乱采!「有毒二株」藏低海拔山区 年年有人中镖

▲在低海拔山区草皮冒出的「毒绿褶菇」具有毒性,是台湾菇类头号杀手。(图/资料照/农委会特生中心副研究员林子超提供)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中秋连假民众郊外出游踏青机会多,食药署提醒,看到路边生长出来之野生不明植物,应遵守「不采不食」的原则,避免因误食中毒影响出游愉快的心情,甚至危害身体健康。食药署已建立分子生物技术检测方法,可快速鉴别及确认民众误食植物的物种,协助中毒民众厘清中毒原因

食药署表示,近3年协助鉴验民众因误食野外有毒植物而引起中毒之案例共6例,其中107年2例、108年1例、109年3例,皆因有毒植物与一般可食性植物的外观极为相似导致民众误食。如将有毒的「绿褶菇」及「姑婆芋」等野外植物,当成一般可食用的「白色雨伞菇」及「芋头」吃下肚的中毒事件

▲绿褶菇与可食蕈菇外型类似。(图/食药署提供)

「绿褶菇」属中至大型菇菌,为一种有毒不可食用的菇类,其外表颜色浅不鲜艳,与可食用之白色雨伞菇及鸡肉丝菇相似,常被混淆。不同点在于绿褶菇菌褶初期为白色,成熟后逐渐转为灰綠色,误食后1-3小时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血便及脱水等肠胃炎型中毒症状

「姑婆芋」则与芋头相似,芋头叶面具有绒毛叶柄与叶面相接处与叶子缺口距离较远,姑婆芋表面光滑,水珠无法凝结,叶柄与叶面相接处与叶子的缺口距离较近,两者在野外不容易辨识。姑婆芋植株全株有毒,含草酸钙氢氰酸生物碱会使误食民众出现喉咙痛口腔麻木等症状,部分患者则伴随着流口水、口齿不清、吞咽困难及腹痛等。

▲姑婆芋外型与芋头类似。(图/食药署提供)

食药署呼吁,民众应避免自行采摘食用来路不明的植物,以免因逞一时口腹之欲,造成身体健康上无法挽回的伤害,若民众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现生理不适的症状时,应尽速就医并保留食余检体以利正确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