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赤崁楼
幼时随她返乡,多在拜访亲戚,府前路姨丈家、西门路外婆外公家,那些充满爱的凝视之处,是我最入心的游走点。
偶尔,在水仙宫市场摆摊的阿姨姨丈得空,会开车拎我们出游,造访他们与母亲共同记忆里的美味。于是,我的台南走逛地图,又标记上西门圆环阿堂咸粥、国华街阿松割包等,还有母亲念念不忘的圆环顶菜粽。滋味里我初识台南,模糊感受着母亲的乡愁。
当时间冲淡记忆,故人一一逝去,母亲的回乡之旅慢慢蒙上惆怅。远嫁离岛岁月已超越居住台南时光,她,有时寻不着自己的台南魂。于是,我与妹妹开始轮流带她走踏台南大街小巷,重游她曾熟悉的孔庙、天后宫等。有时赶流行,造访新兴文创点,那些源于过往却孕育新元素的所在,蓝晒图、林百货、神农街、蜗牛巷、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在台南的新旧之间穿梭,寻找触动母亲与故里情感的连结按钮。她偶现笑容,我们也更接近台南,却仍觉得,未能触及她心底云深不知处的失落。
直到那夜,我与她走进一场穿越剧。
那是首次陪同母亲夜游赤崁楼,现场正举办音乐沙龙,古筝乐音回旋。灯光烘托下,历经荷治、明郑、清领、日治到民国的建筑昂然而立,散发历史氛围。现场听众或坐或站,有外来客,但更多的却像是随意从家中走来树下纳凉的居民,衣着轻松,甚至轻摇小扇,认真听的,站远处话家常的,都随兴,不见国家音乐厅的严肃,只有生活里的自然而然。
「这是我熟悉的台南啊,艺术、历史不在远方,而是真实贴近生活。」母亲说,眼闪着光。赤崁楼夜色,想是勾动她的心绪了。
她说起从前。母校成功国小就在赤崁楼旁,赤崁楼承载台南三百多年记忆,也是台湾历史缩影,相关事迹她自小耳熟能详,现在信手拈来就有好故事:「传说普罗民遮城有处深井,能直通安平热兰遮城呢……。」
赤崁楼之于母亲不仅是传奇,还是真实生活场域。「从前赤崁楼旁有条占卜街,我好多同学住那。石精臼市场有黑白切、炒鳝鱼等代表台南风味小吃,也有我手拉妈妈逛市场的美好。再过去是孔庙,我与同学下课后常去等苹婆树掉果子。祀典武庙是台湾关帝庙之首,主祀关圣帝君,也是你二表姊最虔诚的信仰……。这些地方都有我的回忆,充满人情。」
那夜,母亲记起她与台南的共同呼吸,我也再次看见她身上属于台南人的气质、底蕴与骄傲。随之,我穿越她的童年、府城韶光、台湾初始,那些,曾与我血脉相连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