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过去!板桥「消失制造所」期间限定 吃喝玩乐、手作工艺感受怀旧魔力

板桥新埔捷运站旁出现新旧融合的创新建筑消失制造所」。(图/消失制造所提供,下同)

房产中心/综合报导

假日想多陪陪爸妈、家中长辈,带他们出门走走却不晓得往哪去,老是吃饭逛百货公司没有新鲜感、长辈也少了参与感;或是想和另一半自驾踩点热门景点,但光想到要花时间找停车位头就开始痛。最近板桥出现一个全新景点,以大片落地窗融合红色圆柱窗花飞檐等老式建筑元素的三合院玻璃屋,外观超吸睛,门口布幅上大大的「消失制造所」五个字,更是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原来这间「消失制造所」是达永真善美文教基金会与WaZai我知好生活合作打造的一座人文博物馆,已正式开馆,内有中式糕饼舖、柑仔店传统工艺坊、手作染坊咖啡馆、展演厅,复古怀旧的吃喝玩乐、表演行程通通都有,还能参加手作课程,让爸妈长辈们回味童年时光、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非常适合全家大小一起互动,为彼此「制造」深刻的回忆。而且「消失制造所」就位在新埔捷运站旁,走路3分钟可抵,交通非常方便。

▲九天民俗技艺团亲现场,为「消失制造所」揭开序幕,鼓艺气势磅礡,现场超震撼!

穿越时空回到快要「消失」的过去

走进「消失制造所」就像是开启一趟「穿越」奇幻之旅,那些因城市追求快速发展、而逐渐「消失」在日常生活中的传统习俗与文化都在此重现!爸妈当年婚礼的糕饼就出现在「龙凤堂饼舖」里,透过系列课程指导,还能亲手制作出花生粿等怀旧甜食。「柑仔店」是阿公阿嬷小时候的便利商店零食汽水玩具拢底加。参加「消失工艺坊」手作课,暂时放下手机,试着从造纸开始自己动手做卡片、自酿女儿红、刺绣等等,体会动手做的成就感。在「制造蓝染坊」中,化身匠人创作出独一无二专属的织物,了解过往常民蓝染技艺。「展演厅」举办文化礼俗大讲堂、相声表演、阵头表演,空间中有艺术家策展,作品诠释文化信仰之美。角落的「达永食堂」则用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咖啡文化,结合古早味餐饮,送上新旧融合的奇妙感受。

▲消失制造所中的达永食堂结合新旧料理,将逐步消失的文化进行再制。

▲传统杂货店在城市中愈来愈少见。

走入建筑场域「制造」新文化传承

「消失制造所」建筑场域提供了不同区域的多感体验民众原本以为只是走马看花逛一逛,却能从中得到满满手作乐趣,彻底沉浸在传统文化之中。走出「消失制造所」,带着惊喜和感动离开,再看周边环境时会发现,板桥这座城市同样充满了新与旧建筑的共生、历史与商业的共存,许多百年老店,保留了历史文脉,大众交通运输系统变革、崭新的建筑迎来新活水,你我群体共同生活的经历反映出城市文化的时代价值。如同达永真善美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庄政儒分享:「生命本身就是一连串消失的过程,你我是经历者,也可能就是那个制造者!每一个人、事、物的逝去,都是一种观念唤醒、价值建立、生命认知;不可讳言,因为失去,我们将重新面对、重新学习!」

▲龙凤堂饼舖中摆满各式金黄传统糕点,令人垂涎三尺。(图/记者黄克翔摄)

达永真善美文教基金会启动人文建筑的展演计划,期许透过「消失制造所」让更多人因为亲身体验、感受,了解传统工艺的重要性及美学价值,增进民众对生活智慧的认识,唤起共同关怀乡土文化。过去基金会推动的建筑实验「180天消失书店」计划,不仅改写了独立书店的营运模式,更带动阅读风潮、重建社区文化价值,而好吃好玩又有趣的「消失制造所」也相同,预计设立半年,限定景点想走访要快!开馆当天邀请春河剧团团长郎祖筠、台北曲艺团顾问刘增锴,透过相声说唱艺术,点名庆典为生活带来的仪式感;此外现场也将有政商演艺名人和民众一起体验手作蓝染、花生粿等课程,未来不定期提供丰富多样活动课程,等待民众共同来「制造」欢乐回忆、不会消失的信念。

▲宽敞空间不定期会展出艺术作品,以及举辨艺术表演

消失制造所网址:https://bit.ly/3gbpkBT 地址:板桥文化路二段65号(新埔站5号出口200米,步行约3分钟)营业时间:10: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