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原汉里民提前迎春 捣年糕做发糕写春联

大爱汉里民春联,迎接金鸡年到来。(慈济提供)

高雄杉林区大爱里迎新春,今日(23号)举办捣年糕、写春联活动,地方长辈挽袖卖力捣年糕、做发糕,提前返乡过年的年轻人也纷纷加入,浓郁年味香满溢,重现左邻右舍一家亲古早年味。娘家小林村的陈贵春回忆,以前在甲仙老家村民们过年前都会和邻居采换工方式合作做年糕,当时每户人家都有大型的户外炉灶可炊年糕,相互扶持是农村特有的年节味。

陈贵春为了准备年糕、发糕食材,活动前一晚就将二十五斤的糯米辗成米浆,再以米布袋包裹捆绑固定在长板凳上,彻夜吹干、凝固后,一早松绑取出切块,放进预先烧滚的糖水里,由长辈合力蒸熟。陈贵春说,儿时在家乡过年前,大家都会以相互换工方式抽空捣年糕,当时农村社会家家户户都有大型的户外灶,左右邻居不分彼此,谁家方便就在谁家做。这几天大爱里预计捣制上二百五十个小年糕,分送各家户和邻近独居老人,一起团圆过好年。

大爱里居民近半数是原住民,春节期间并没有在家门前挂、贴春联的习俗,现今原、汉文化密切交流,社区信仰佛、道教汉人,在耶诞节浪漫过节,原民也习惯除夕围炉、挂贴春联等相关春节文化,因此慈济高雄分会去年底就筹划活动,一周前邀请五十多位原汉乡亲在杉林联络点办理写春联、送春联活动,让大爱社区在春节前就充满浓浓的年节气氛。

善于书法绘画的里民高庆和在活动中,特别向现场民众介绍汉人农历过年、春联及文化意涵的意义,让原民邻居对汉人农历过年节庆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高庆和说,纸墨都备妥了,自己家的春联自己写。85岁布农族阿嬷马张检以「三阳开泰贺新年;除了老人家之外,现场也见到不少年轻人,住在大爱园区南沙鲁里里长张辉政除了负责接送耆老们前来写春联,他自己也提笔挥毫「四季平安原是福、一堂和煦便成春」,要在不景气中,帮自己和乡亲求财运、求平安。

同住大爱里的慈济基金会南部社服社工卓素霞说,春节期间,长期陪社区孩子及长辈的慈济教师联谊会的退休老师,心系新春佳节前夕弱势族群,决定在新年前夕邀约三十几位志工一起烹煮年糕,再分送给辖内九十户弱势与独居的长者,独居的长者收到专人送到的年糕,都相当感谢。春节过后的大爱里也将推出社区伙伴、千岁学堂长青班、儿童课辅等适合社区儿少与长者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