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大学宿舍 群居不易

「为什么不能给寝室装上空调冷气)?我女儿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空调!」一位大学生家长出格演出」令人侧目,但是也显示了大陆大学宿舍的一些真实现象。

台湾各大学宿舍数量粥少僧多,大学生需要提前申请甚至抽签、排队等候空位,才能住进宿舍。相对地,大陆的大学生总是想搬出宿舍,到校外租房子住。

规定住校 人人有经验

大陆大学一直都规定学生必须全体住校,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些学生开始私下搬到校外租房,因而衍生许多社会问题,备受各界关注。2007年,大陆教育部特别颁发了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大学生校外租房居住」,所有大学生都必须住学校集体宿舍;大陆教育部还规定,如果因特殊原因在校外租房,必须向学校申请备案,理由是:「加强教育沟通,严格资讯管理」。

这条规定相当严格,即使是原本就住在校内教职员宿舍的教职员子弟,上了同一所大学,也要搬到学生寝室。所以,大陆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集体住校的经验。

火炉武汉 夏季苦不堪言

由于住宿舍如此普遍,各大学的寝室居住条件,自然成了学生们的关注焦点。

去年九月开学之际,武汉大学一位新生母亲,将「大学的住宿条件」议题,推向媒体的注目中心。

在一场武汉大学校长与新生家长见面会上,一位建筑艺术学院学生的母亲,流着眼泪大声对校长说:「为什么不能给寝室装上空调(即冷气)?我女儿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空调!」

武汉素有大陆「三大火炉」之称,夏天酷暑难当,晚上和白天温度一样,连动一下都会全身流汗;同样也是「火炉」城市的重庆,夏天持续高温,学生们往往在床上放一台小电风扇,日夜不停地吹。

这位母亲因无法忍受小孩在「火炉」武汉居住而没有冷气,向学校反映情况,心情可以理解。

不过,这位母亲的当众哭诉,引来的并不是众人「呼吁改善学校住宿条件」,而是口诛笔伐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

事实上,整个大陆两千多所大学,极少有学校宿舍安装冷气。就算是网上被评为「大陆华北地区住宿条件最好」的清华大学紫荆公寓,宿舍内也只有「预留」冷气位置,却没有安装冷气。学生想吹冷气,就要向学校租借,或者自己买。

宿舍不供热水 排队取水

夏天不好受,冬天「取用开水」和「洗澡」,更是大部分学生的难题

大陆大学宿舍除了极少数例外,基本上不供应热水,但是每个大学都有水房。大部分学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拎着开水瓶,去开水房取水。

有的学生宿舍离开水房远,有的学生住在六、七楼,取用开水不方便,于是将开水瓶固定放在开水房门外。但是,几乎每个学生的开水瓶都「失踪」过,有人甚至一学期丢失十来个。

为了防止自己的开水瓶被「错拿」,学生都会在开水瓶上做上记号。到开水房前,看到那些开水瓶上的签名,不由得会心一笑。有幽默诙谐的哀求语:「不要让我丢第五个瓶,我已经掉了四个了」;也有威胁恐吓的「偷瓶者,斩!」「动我?试试!」有大方豪爽的:「我的开水瓶随便用,但记得归还,宿舍为XX号……」。不过,还真的有人因为错拿开水瓶,而成就了一段恋情大学毕业后,关于开水瓶的文化,成了大陆学生的独特记忆

校外澡堂 冬天人气最旺

此外,寒冷的冬天,洗澡也成了问题。大陆大学宿舍不供应热水,没办法洗澡,校内外的澡堂成了冬天人气最旺的地方。在冬天,如果看到学生提着水桶、带着大包小包洗漱用品和换洗衣服、穿梭在校园,一定是去澡堂。

校外澡堂洗一次大约四、五元人民币,设备比学校稍微好一些,所以生意非常好,往往要排很长的队。

购买方式是打卡供水,一般按分钟计价,但常常有学生买的时间不够,热水没了,顶着满头肥皂泡,很是尴尬。

宿舍大不同 趣事特别多

大陆学校多,宿舍大都不一样,奇奇怪怪的趣事也很多。

武汉大学部分研究生宿舍不在校园内走路到学校要花上差不多半小时。某学院第一学期,八点钟开始的第一、二节课,学生总是到不齐;第二学期将上午八点到十点钟的课,全部挪到其他时间。

当然,武大不是特例。很多大学因为校区多、距离远,只好每天用校车接送学生上下课。北京的中国科学院两个校区之间距离甚远,学生往往要六点钟起床,迅速洗漱完毕,急急忙忙赶上校车,才不会耽误早上的课。

大陆学校有的因历史久远,学生宿舍老旧,居住环境不如人意。有的因为保护历史建筑,而无法装设冷气、卫浴等设备,改善居住环境。因此,虽然学校明令禁止,还是有大批学生私下在校外租房,校外租房行情一直相当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