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人数15年减20万 更可怕的是100人就有12人读私中

延平中学举办国中部招生考试,考生、家长挤爆操场。(图/延平中学提供,下同)

记者庄雅婷/采访报导

三月底,台北市私立延平中学与华兴都在同天举行「国一新生潜能测验」。当天,延平的操场人声鼎沸,场面有如当年联考的翻版。至于阳明山上的华兴则是另一种风景,一群小六学生在「美龄楼」埋首伏案,「中正堂」坐满家长聆听学校主管的介绍;当中午12时钟声响起,操场旁约20辆公车随即把人群载往山下,洒满春阳的校园重归静谧。

延平与华兴这两校几乎是台北私中最晚举办测验的学校,当两校考完之后,私立国中招生季也象征告一段落--「提前卡位」是许多人给的注解,而且解读为这是教育乱象。但是,如果用宏观角度来看,台北还有另一种版本的「提前卡位」,也就是许多有办法的父母早在孩子小三、小四时就迁户籍,想办法挤进公立明星国中,间接的让私中报考人数没有「失控暴冲」。

在中部,公立明星国中相对较少,考私中的人数规模只能用「夸张」来形容。知名的卫道中学、晓明女中的报考人数已经变成「当代传奇」,例如前者的考场分布台中、南投、彰化等地共6个考场,方便6000学童「就近测验」。

▼位于木栅的私立静心中小学,近年也成立高中部。(图/记者黄克翔摄)

逼进10万 私校人数年年增加创纪录

全教产由教育部网站的统计资料分析,自90学年度开始办理国中基测,当年的国中总人数有93万5738人,其中就读私立国中有8万2908人,占8.86%,而之后就读私立国中的人数逐年升高;尽管有少子女化问题,到104学年度,国中总人数降为74万7720人,但就读私立国中人数却逆势成长到9万2516人,占12.37%。由统计数据可知,15年来,国中总人数降了20万人,但就读私立国中人数却逆势增加1万人。

国中总人数减少,人数增加的私立国中却还变成「窄门」,真的与教改有关?全国教育产业总工会理事长黄耀南表示,他们访谈多位孩子即将就读国中的家长,多数人都反应会考制度、免试入学等变动,担心影响未来高中职、大学端的升学,所以选择私校。

当然,关心教育的人们也会发现,这里面也有孩子们志愿去报考,不见得是父母要求;或者,也有父母着眼于私校「勤管严教」,正值叛逆期的孩子比较不容易学坏,成绩是否要拔尖并未那么放在心上;也有人是基于其于其他教养因素而送去就读,例如很多台商在大陆或者东南亚打拚时,就把「具有台湾特色的留守儿童」送往寄宿私中就读。

潜能测验 更多家长当成是学习指标

在台北地区,大安区的延平中学以「高升学率」著称,数理更是强项。教务主任张汉镛受访表示,没拿政府补助款、没违规的私校,才能申请免限制,举办招生考试,目前台北仅约几间私校通过,不过,每间私校招生方式不同,报名人数仅供指标参考,学生数须看报到率才准,因为「有许多家长是把入学测验当成了解孩子学习程度的方式」,是否入学「又是另一件事」。

每年报考学生数只要「不下降就是好的」,张汉镛「谦虚」的说,目前招收学生人数在405名,虽然有少子化浪潮,所幸「每年都固定维持约2千名的报考生」。至于,入学测验是造成教育两极化?他也特别解释说,校内的测验目的「不是要招收优质学生」,而是希望学生个别差异不会太大,让老师达到良好的教学,且透过完善的照顾机制,让孩子安心的在校内学习。

张汉镛的说法是否禁得起检验?一位家住汐止的学童,父母早已安排他就读介寿国中,但今年仍去考延平,只为了想了解自己的平均程度到哪里,暑假时可以先去「补强」,因此,这名小六生是以比较轻松的态度去准备。至于位在国父纪念馆旁的台北市光复国小,一个25人都不到的毕业班,不完全统计就有6、7人去报考私中,占了2成以上,扣除没有考上或者重复报考,相当程度上也反映出私中人数占全体国中人数1成2以上的现实。其中,一名长期都是班上第一、二名的学生,除考上延平,还上了东山中学国中部以及复兴中学国中部,几乎是考什么中什么。

测验日期与延平同天的华兴,拥有7公顷校园,绝佳地势可以俯瞰台北盆地,是台北市唯一男女兼收的住宿型私中。教务主任吕日暖表示,就大数据而言,目前多数私立学校有意愿就读或是报考的人数「的确有成长」,但这非指招生人数,且不单纯是教育制度造成的现象,而是大环境的关系和需求面的环环相扣,例如「有些双薪家庭考量照顾孩子的关系,就会选择就读全住宿的私立学校。」

▲▼华兴的招生说明会与宿舍内务。

当天的说明会与校园参观重点之一就是「学生宿舍」,家长人数多到要分好梯次才能进入。在宿舍担任解说员国二生,面对不同家长的询问,侃侃而谈自身的住宿经验,包括晚自习有固定的英听时间,9点30分后回到宿舍洗澡洗衣兼领取手机,限时40分钟就得交回入睡。

两天后的报到日,两名妈妈在等待时彼此小聊,其中一位就说之所以让小孩来寄宿,主要是希望能远离3C产品,「我每天都要上班快12小时,晚上9点以后才回到家,哪管得到啊!」另一名妈妈则说,就读薇阁小学的女儿可以直升国中部,「来考这里也有考上」,但「我们都给她决定读哪里,她自己也很挣扎,最后自己选择来念,因为这里的课程安排感觉比较多元,虽然是升学导向,但看起来没有那么的逼。」这是另一种选择的声音,不尽然都以成绩当唯一考量。

变相分班 其实处处都可以看得到

全教产指出,私中透过入学测验,借此筛选成绩优良的学生,此举已严重违反国民教育法,形同变相的能力分班,各县市政府、教育部应该确实监督。但是,我们如果看到更多孩子没有就读私中的家长,也用另一种方式「提前卡位」,实施变相的能力分班,就可以知道「教育M型化」不是单纯由私中所造成。

因为,这群有能力迁户口到明星学区的的家长,甚至可以为了学区而刻意置产,他们的社经地位都相对较高,所下的「重本」甚至比读私中还高;到了国三冲刺阶段,这些家长还会安排每晚的陪读轮值表,轮流到班坐镇督军;他们的孩子很自然也能享有优势的学习资源,包括琳瑯满目的课后补习,这也是为何明星国中升学率维持不坠的原因之一。

俗语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资源相对短缺的中南部一些乡下国中又如何因应?毕业于台师大、目前在中部某国中任教的一位女老师就表示,很多乡市镇的国中争相申设美术班、音乐班、数理资优班,有的学校甚至一班不够「吸纳」,只好再开第二班,「大家都知道是变相的能力分班,只是打着多元学习的招牌在进行,否则哪有那么多的资优生啊!」她说,这些国中也很无奈,不这样无法留住程度较好的学生,但是上面又有管制,「有的孩子进不去,家长就四处请托,弄得学校也很头大,也有的干脆就送子女去私中,所以有时候私中看起来是抢公立的学生,但是这个时候就可以替学校减压了。」

M型现象 最终回归到市场供需

十二年国教推动之初,就曾有人预言会出现「打压公立,图利私立」的现象,因为私校「国高中六年一贯无缝接轨、全力冲刺大学」占有招生优势,果真目前也看到全台从南到北、不分城乡涌向私中的「逃难潮」现象;但是,如果也把视野扩及到明星国中与春笋般冒出的「XX班」,就可以知道「教育两极化」的背后有错综复杂的因素,不是单纯的「一刀切」的把公立与私立分开就能解决。

或许,整个的改变与台湾社会的演变有关,包括台湾天天高喊强化竞争力,让处于「三明治」的父母对下一代的未来充满焦虑感;台湾产业空洞化,让很多人西进或者南进,只能将留守儿童托付给学校;无限责任制让父母亲晚归,无暇管教沉迷网路世界的孩子;公立国中实施常态分班,但却又剥夺老师管教权,导至有些学生受到影响等等。也就是说,只要家长有其中一种考量,就有可能安排子女去私中或者明星国中卡位,这完全是「市场供需面」所主导,就像有一堆的末段班大专院校即将退场!

▼要进复兴中小学,必须从幼儿园的抽签就开始。(图/记者黄克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