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跳」了没?
最近台湾的大学生有了新流行,就是流行往下跳!不是从高楼往下跳、就是往河里跳,这一跳之下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大学教育还是缺了那么一块。
读书、升学、考试,这一路走了上来过关斩将上了大学,在竞争的思维中,能赢得过的人都赢过了,可是就是赢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的现象实在值得深思。
人生的根本课题不应该是到了大学才靠自己去摸索的,而是在求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开始去思考、透过教育、或是自省!一个建中生刚上了台大,就因为女友怀孕的事选择跳楼轻生,有时候让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教育教导我们面对问题、克服情绪的这件事上破了一个好大的洞!当人生不再以课业为主,面临就业、婚姻、爱情等相关人际关系时,在学校所受到的纸上谈兵的教育真的足够吗?
这可能牵涉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我们需要我们的大学生俱备什么样的特质?如果从来没有遇到困难、一帆风顺就上了大学,接下来不是让他继续一帆风顺,而是让他从活动中去经验困难、甚至痛苦,最后达到成长。
这样的经验我称它叫「成长礼」或「成长必经的阵痛」,因为只有经历困难、甚至痛苦的阶段,才能体会成长的喜悦,而成长的代价是独立有担当、生命的韧性和强度是不容小视的,会不会因为一点小挫折、压力就选择轻生?机率应该会小很多吧!
痛苦和快乐其实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经验到痛苦才更能享受到快乐的滋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比较值,这就是表示在教育这个区块,要求和鼓励其实都要有相当的比例,一味鼓励没有要求,或一味要求没有鼓励,这都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因为一颗小树最好的生长状况就是有阳光照耀、但是也有风雨滋润。
我讲的其实就是一个耐力的承受度,记得以前刚考上大学就得先利用寒暑假上成功岭接受军事训练,那段时间真的是苦不堪言,除了要适应部队的纪律生活、还要在大太阳底上出操上课,可是那时间一结束,到了学校过新鲜人的生活,竟觉得快乐无比,其实大学生活还是一样,只不过多了甘苦冷热的比较,特别是对于生活中的不起眼小事心怀感恩,这是因为限制,才特别珍惜自由的可贵。
教育在某些方面是寻求平衡的过程,如果太过,我们就拉回来一点,如果太少,我们就加多一些,现代的学生很多在一个养尊处优的环境下长大,学校除了课业的要求外,可能得设计一些让他们不能养尊处优、还必须得培养韧性的环境或课程,让他们有挑战自己、训练坚持耐性的机会,或是路跑、或是游泳、或是爬山凡是能锻炼心性、挑战极限的活动,在可允许的范围课程让学生尝试,这些课本以外的经验或许能造就出一个比较坚韧的生命。
我常常跟学生勉励张良的故事,年轻时的张良聪明非凡,但是心高气傲,一时忍不住气就去暗杀秦始皇,把自己搞成全国头号通缉犯,黄石公知道张良聪明,但是不能成大器,因为气度耐性不够,沈不住气,除了丢鞋让他捡,还让他一连几次都没法准时赴约,等到张良性子被磨得差不多了!也看到愿意调整的诚意了!这才将平生所学、透过太公兵法倾囊相授。
如果聪明如张良都需要磨练,我们的大学生要不要磨练一番?他们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需不需要一些需要挑战困难、克服痛苦和挫折的活动来扩展他们的耐受度!生命应该是坚强的!不该是一点小小风雨就把它吹折断掉!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生命,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就可能需要改变方向了!快乐学习真的好吗?痛苦学习真的不好吗?或许答案就在两者之间!
●作者新石,宜兰,国小教师。简介表示,这个世界应该更好,所以就把想像的世界透过文字写出来,只要大家相信这个闲居偶得的一点小小观念或想法有成真的可能,这个世界就会慢 慢改变,这就是他的初衷--分享自我、改变世界,至于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人,一个充满想像浪漫的读书人,似乎是嬉笑怒骂,却是虎啸龙吟,如果以诗来言志就 是:「漫步田光一亩间、前尘往事在眼前、风流潇洒不敢问、特立独行一片天!」。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