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村纪行 纽约日本街上的游戏店

纽约曼哈顿区是其5个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这里有时报广场(又译时代广场)、帝国大厦布鲁克林大桥和自由女神像,都是纽约(或者说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特别美国的街区里,存在着一条充斥着日式店铺日本街。日本街当然不是这里正式的名称,这是当地住民和旅游者给这里的冠名。这个区域在行政规划上叫做“东村(East Village)”,东村最知名的就是形成气候的日料,街头巷尾也不乏一些音乐、美术相关的小资店。东村原本就是由贫苦艺术家、音乐家、嬉皮士和学生凑起来的亚文化街区,总而言之就是一个个人兴趣比重大于开店收益,店主风格比重大于用户体验的环境。所以,在东村的游戏店也比其他地方的更具特色。

东村街上的来来轩(rairaiken)

在美国想买游戏的话,大家最先想到的是GameStop之类的大型连锁店,再之后是BestBuy一类的家电商场,最后才是亚马逊,eBay之类的电商。美国个人经营的游戏店非常少,因为进货渠道的原因,个人经营的游戏店大多无法在第一时间,或者说无法与大型连锁店同一时间上架新游戏而缺少竞争力。但总有一些执着于此的人支撑着自己的小世界,这里未必能满足高大全的需求,但琳琅满目的游戏藏品玩家的血液沸腾,店主的爱与情怀扑面而来。

这家坐落在东村的游戏店名为“VideoGamesNewYork”,如果直译的话应该是“纽约电视游戏店”或“电视游戏纽约店”,名字听着很有规模但实际上只是一家小规模的个人经营游戏店而已。虽然店面不大,不过踏入店铺的那一刻就会被里面的陈设所震撼。店主为了尽可能多地展示商品,连房间天花板空间都被利用起来,可谓被游戏全面包围的状态,任何玩家进入这里都会立刻产生幸福感

这家店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找到日文版游戏。接待记者店员名为卡尔,他表示有些玩家执着于游戏版本,这里也有来自亚洲的玩家光顾。基本上主力客户的年龄层分布在20-40岁之间,不过店里也曾接待过75岁高龄的老玩家。

好似一尊达摩般的店员卡尔

店员告诉记者,日本游戏在美国受欢迎程度超乎一般玩家的想象,所以店里搜罗了一些没有正式发布美版的游戏。在卡尔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一组专门收纳日版游戏的专柜。这里的日版游戏大多是由动漫原作改编的作品,多为JUMP系(JUMP系:日本漫画杂志《周刊少年跳跃》上连载的作品),还有很多初音未来主题的游戏陈列于此。从游戏的分类、归纳和展示主次可以看出店员非常懂行,商品的摆放与其说展示不如说是在“晒”,玩家在店内的体验与其说“买”不如说“淘”,也难怪现场的日本记者将这里形容为小小秋叶原

在店铺中还看到了一处摆放了很多主机部件的小区域,这里没有橱窗展示区那么整洁,显然是老板留给自己的小空间。这块小区域也能推测出店员们“有手艺”,可以帮玩家修理一些硬件上的小问题。这对于有正规市场渠道,出现问题包退包换包修好的美国市场来说难得一见。

在店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店铺内最内部位置,同时也是店员们最引以为豪的区域:藏品展示区。根据卡尔介绍,这里搜罗了本店从业人员最引以为豪的藏品,其中包含小岛秀夫亲笔签名的PS3、宫本茂亲笔签名的NDS等珍品。卡尔介绍时显得很兴奋,如数家珍般为记者讲述。原来PS3上的签名是在2010年小岛秀夫到访纽约优衣库,为宣传《潜龙谍影》相关服装时而获得的,而NDS上的签名则是宫本茂在任天堂旗舰店“Nintendo World Store”出席活动时获得。当然,这些展示品只是让顾客过过眼瘾,都是非卖品

有签名的PS3是《潜龙谍影4》的限定版“钢”,右边能看到橱柜有上锁。

可以清晰看到宫本茂的签名(miyamoto)

卡尔介绍,除了店内摆放的商品之外还有两处仓库,其中收纳的老游戏是店内陈列的好几倍。店内会定期更换展示品,现在也进行网上销售。卡尔还表示,这家店的店主会经常外出,造访美国各地、加拿大乃至日本去收购经典游戏。卡尔自己则经常调查日版游戏的情报和日本游戏市场动向,每天登陆日文游戏资讯站,他告诉记者,这里的店员为了能够很好的工作都有学习日语,大家原本就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走到一起,只是现在社交圈子有些封闭,令他有些担心…

和大型连锁店不一样,东村的这家“VideoGamesNewYork”给玩家以绝对不同的购物体验,玩家来这里更像是消遣而非购物。反观国内,这样的个人经营游戏店在大陆正逐渐减少。作为玩家的我们,像以前那种在游戏店一坐一下午,鼓楼一条街走到哪儿都能蹭到烟抽的光景即将不复存在。加之,今年PS4和Xbox one分别宣布入华,双方的国内代理商也是一副大干快干的势头,主机和游戏纷纷上架电商,还有将来上海自贸区的开设… 大陆的家用机零售业将会有很大变动,未来究竟会是怎样一副光景?是否还能为玩家留出游戏文化浓烈、交流大于买卖的实体店空间呢?

(本文原文来自日文游戏网站inside-games,译文较之原文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