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写真】彭怡平/从法国设计师窥看「脸孔」本质

▲巴黎时装周。(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彭怡平 Yi-ping PONG/台大历史系毕业,法国巴黎索尔邦大学造型艺术电影电视系博士,专攻剧本、纪录片拍摄与电影艺术的研究。通晓法、日、英、德、拉丁文。《风雅堂》艺术总监。着有十余本摄影文学及艺术专书。多次应邀在国际举办个展。为文化部、国艺会、台北市文化局奖助艺术家。从事跨领域的艺术创作,兼具艺术家、摄影家、作家、策展人、纪录片导演等多重身份。最新代表作《这才是法国》

自我回国以来,每逢演讲时,女性听众簇拥台前问我的问题中,总会出现这个突如其来的惊叹句:「妳的皮肤好好喔!妆化得真好!」不知从何时开始,每次与朋友见面时的时候,朋友总会盯着我的脸说:「妳的脸上怎么没有皱纹?」这才慢慢地醒悟到,如果哲学家拉冈问:「女人,妳要甚么?」台湾女性会不会如此回答:「我要我的脸!」原以为台湾女性乐于停留在以APP整容,日前却听闻女友说:「身边的朋友自40岁起,不少人都选择打肉毒杆菌来维系自己的容颜,然后,就会像毒瘾患者一样,注射的剂量越来越大,注射的时间间隔也会越来越短。再也停不下来。」

当2009年4月,ELLE杂志首次推出以苏菲玛索莫妮卡贝鲁奇等人为首的8位女明星素颜的容颜;以整型美容闻名于世的韩国女性,也因2018年裴恩贞的《我不漂亮》一片而掀起素颜革命,更重要的是,透过素颜来建立自身的主体性。台湾女性为什么依然害怕变老?害怕以素颜来面对自己与他人?脸之于女性,又意谓着什么?

楚浮的电影《柔肤》里以极尽柔情的运镜演绎出皮耶与妮可儿之间的爱恋关系有多么重视肌肤相亲,一如拉冈所言的「外亲性」(extimité),一旦碰触到皮相以下的内在(两人的生活方式与性格),这段关系也因彼此内在的匮乏与空洞而由热转冷。法国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及语言学家露西·伊利格瑞于《窥镜:来自另一个女人》中提出,所有关于主体的理论总是适合男性的,为了让自己屈从于客体化,女人透过包覆着躯壳的皮肤这层伪装,透过化妆、服饰与整型来编织、解码、重构与再制,终变成「完美的女性」,迎合男性欲望与父权规范。

法国行动艺术家欧兰则选择反其道而行,切开这层表皮的伪装,让人们得以直视潜藏于这脸庞之后的又是什么?1990年至1993年,她经历9次外科整型手术,并且在手术中要求以局部麻醉来保持意识的清醒。手术过程中,她朗读与身体及女性相关的哲学、文学与心理学著作,并将整个过程全程录影,透过卫星连线来实况转播,邀请各地的媒体记者与观众们一起参与「女性如何改造自己成美人」的仪式。欧兰从原住民部落,文艺复兴时期的蒙娜丽莎、维纳斯,再到历朝历代中名画,如圣母、女神或者美女图,从中汲取大众认为这些女性最美的部位,再把这些最美的部位,一个接一个移植与复制到自己的脸庞上。

观者看见欧兰的脸宛如一层轻薄如面膜般的面具,可以被轻易地翻转与置换成另外一个面具,然而,这面具之下的欧兰,却始终是神秘而不可捉摸的。人脸被切割、拆解与局部重组以后,成了辛蒂雪曼影像中可怕的面容。脸成为吉尔‧德勒兹和菲利可斯‧瓜达里「造脸机器」下社会文化和政治体制的混合物。(注1)。

▲人戴着脸,脸如同面具,是自外于人心的独立产物。。(图/翻摄自电影《V怪客》剧照)

中国人说「相由心生」,甚至发展出面相学。中国医学则发展出「望闻切问」。反观日本文化,却无所不用其极地隐藏内心的想法,比如,日本婚礼上女人得涂上白脸,目的不是为了美观,而是要新妇隐藏内心的喜怒哀乐,以恭顺的态度,在夫家扮演好媳妇与妻子的角色。罗兰‧巴特于《符号帝国》里以〈写出来的脸孔〉一文提出日本戏剧的脸孔,由两种材质构成:白色纸张与黑色墨汁(保留给眼睛)。它提供了一个如同商品条码般可供他人辨识的外观,但这外观却不具有任何可以深究的意义。为了成就这一整套社会文化与其政治体系的运作,脸孔刻意削减了意义,净化一切表现力。如此一来,人戴着脸,脸如同面具,是自外于人心的独立产物。

2019年2月19日去世的时尚设计师卡尔‧拉格斐,尽管在世时,法国时尚评论界予以的评价是:「设计的能力并不卓越,但是商业的成就斐然。」但他把自己的身体塑造成一个辨识度极高的标志──白色高领、深色墨镜、白色马尾发型、黑皮露指手套与合身剪裁的黑西装外套搭配项链。媒体声量如日中天,他也自始至终保持神秘,对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支吾其词。

这样的他,直到开口说话:「德国在2015年接待了将近一百万寻求庇护者,我们不能……杀死数百万犹太人,以便带来数百万最恶劣的敌人。」面对记者的质疑:「你不能说,所有的阿拉伯难民都是反犹太人。」他如是回答:「当然不是。但我鲜少遇到几位说出『我爱犹太人』的阿拉伯人。」这张如《骇客任务》里面无表情的脸孔,刹那间,面具掉落在地,我们这才稍稍瞥见潜藏在面具后的内心。

唯有去除了喜怒哀乐以后,卡尔‧拉格斐才得以透过媒体的宣传,成为镁光灯的焦点,使自己成为时尚之神,如偶像或神祇般备被世人尊崇。卡尔‧拉格斐的成功,不也反映出:时尚的本质就是面具,面具因空洞而产生神秘,神秘与仪式(走秀)结合的戏剧表演,创造了近乎宗教神圣性。这神圣性,尽管世俗,却也取代宗教,成为另一种让人仰望的美。

注1:参见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和菲利可斯‧瓜达里(Félix Guattari)合著的《千山台》(Mille Plateaux)第七章〈零年:面孔〉中提出的「白墙黑洞系统」。

热门文章》►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官方肖像

►看更多【彭怡平】专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