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亿年前5公分大琥珀古鸟 薄薄外型被戏称「煎饼鸟」

琥珀古鸟长度只有5公分。(图/翻摄自邢立达微博,下同)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美、中、加拿大等国家的古生物学家2日在北京宣布,他们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只目前为止最完整的古鸟,而且是在琥珀中发现发育程度最高的古鸟。论文作者之一、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接受陆媒访问表示,这只琥珀古鸟来自一亿年前恐龙横行的白垩纪,长度约5公分,只有蜂鸟大小。这块琥珀也因为外型单薄,被戏称为「煎饼鸟」。

据《澎湃新闻》2日报导,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英文版)上,并作为封面文章。论文作者之一、美国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恐龙研究院院长路易士·恰普(Luis M. Chiappe)教授表示,目前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就是吸蜜蜂鸟,长度约5公分,重约1.8克,主要分布在古巴,而新发现的琥珀古鸟则跟吸蜜蜂鸟一样大。

在2017年6月,邢立达团队曾经发表论文,报告在琥珀中发现了一只雏鸟。但这次发现的琥珀更大,长度约5公分,保存的古鸟更加完整,可以清楚看到鸟类的骨骼结构。据了解,在2016年12月,此团队在琥珀中发现一段非鸟类的恐龙尾巴,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

报导指出,研究者之一、台北市立大学的曾国维教授表示,矿工在打磨这块琥珀时,没有认出这是一只古鸟。矿工将这个标本沿着冠状面剥蚀,所以整块琥珀都变得薄薄的,被研究团队暱称为「煎饼鸟」。

▼邢立达教授在个人微博贴出琥珀古鸟的影片,影片请点这里。

论文作者之一、青年古鸟类学家邹晶梅(Jingmai O’Connor)则说明,新发现的琥珀古鸟化石提供了更多的解剖学资讯,比如头盖骨基部脊柱(约5个颈椎和8个背椎)、左前肢(包括了肱骨桡骨尺骨)、骨盆区域和股骨等。

据了解,这一新发现的琥珀古鸟属于反鸟类,反鸟类是白垩纪出现的一类相对原始的鸟类,有着较强的飞行能力,拇趾与其他三趾对握,适宜树栖,但最终在晚白垩世末期与恐龙一道完全绝灭。反鸟类的肩带骨骼的关节组合与现生鸟类的相比,二者凸凹情况正好相反,因此得名「反鸟类」(Anti-birds)。

报导提及,此次新发现的化石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Hukawng Valley)。据火山灰测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约一亿年前,属于白垩纪晚期的最早期,在这时期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热带环境中的动植物,常常被柏类南洋杉类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

这项新发现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黎刚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籍研究员邹晶梅、美国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恐龙研究院院长路易士·恰普教授和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里安·麦凯勒(Ryan C. McKellar)教授、台北市立大学的曾国维教授等学者共同进行。

▼科学探索也在官方微博,贴出文章恭喜所有参与研究的学者。(图/翻摄自科学通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