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恐龙同时代! 首次琥珀中发现近亿年前古雏鸟 

人类首次在琥珀中发现近亿年前古雏鸟比龙」。(图/翻摄自北京青年报微博,下同)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研究者近日在北京发布了首件在琥珀中的古雏鸟标本,该标本距今9900万年,与恐龙处在同一时代,研究学者给这个标本取名为「比龙」。邢立达对此表示,「研究显示,『比龙』是一只较为完整的反鸟类雏鸟,记录了其生命最初几周的骨学羽毛特征。」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籍研究员邹晶梅(Jingmai O’Connor),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白明副研究员、美国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恐龙研究院院长路易士·恰普(Luis M. Chiappe)教授和加拿大萨斯喀彻尔省皇家博物馆里安麦凯勒(Ryan C. McKellar)教授等学者共同研究。

邢立达介绍,「『比龙』包含琥珀的体积不小,长度约有9公分容纳了接近完整的一只古鸟类的头部颈椎翅膀、脚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关的软组织和皮肤结构,甚至连鳞片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比龙」研究论文也已经在国际知名地学刊物《冈瓦纳研究》(Gondwana Research)线上发表。

▼整个琥珀的长度约为9公分,古雏鸟则是约6公分长。

台北市立大学的曾国维教授表示,「标本中的这只小鸟没有明显挣扎的迹象,牠的死因令人好奇,是不是恰好在捕猎的时候被从天而降的树脂给黏住呢?其整体姿态酷似正在捕猎的姿态,身体扬起,爪子嘴巴张开,翅膀往后仰,非常的生动。」

青年古鸟类学家邹晶梅指出,「『比龙』标本的头骨有明显的牙齿,其椎体等其它骨骼形态一致表明,牠属于典型的反鸟类。反鸟类是白垩纪出现的一类相对原始的鸟类,其肩带骨骼的关节组合与现生鸟类的相反,因此得名。」

反鸟类和今鸟类是鸟类演化的两个主要的谱系,并在早白垩世出现了较大的生态分化和辐射,牠们有着较强的飞行能力,拇趾与其他三趾对握,平时在树上栖息,但在晚白垩世末期与恐龙一同绝灭。

『比龙』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之一,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North of Myanmar Kachin Chukang Valley)。此地的琥珀距今约9900万年前,属于白垩纪中期的产物。邢立达介绍,「这只小鸟体型娇小,长度约6公分,推测当时牠应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不幸被柏类南洋杉针叶树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