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年前琥珀鸟现踪 新谱古鸟类史

琥珀鸟模拟图。(取自微博@澎湃新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立达。(新华社资料照片)

这只被困在琥珀的古鸟,其第三脚趾出奇的长,近乎是第二脚趾的两倍。(取自微博@澎湃新闻)

首次在产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的琥珀中发现古鸟类物种,其被命名为「陈光琥珀鸟」。(取自微博@澎湃新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等中外生物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首次在产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的琥珀中所发现的古鸟类新物种,且将其命名为「琥珀鸟」。

这只被困在琥珀的古鸟,是目前最完整、发育程度最高的古鸟。此鸟的第三脚趾出奇的长,近乎是第二趾的两倍,这样的脚无论是在灭绝的鸟类还是现代鸟类中都是第一次观察到。该研究发表在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第三脚趾特别长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说:「我看到这块琥珀的时候非常惊讶,这块琥珀表明古鸟类的多样性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琥珀鸟的软组织保存得非常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角质丝状羽稀疏分布于趾骨的背侧表面,还有左翼尖的羽毛区域暴露于琥珀表面,并具有目前已发现的中生代鸟类都没有的特征,对理解古鸟类的行为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新发现的琥珀古鸟属于反鸟类。反鸟类是白垩纪出现的一类相对原始的鸟类,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拇趾与其他三趾对握,适宜树栖,但最终在白垩纪末期与恐龙一起完全灭绝。

此次新发现的化石标本来自于著名的琥珀产区,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据火山灰测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约一亿年前,属于白垩纪晚期的最早期。该时期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的动植物,常常被柏类南洋杉类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

此鸟的第三脚趾出奇的长,近乎是第二趾的两倍。研究人员猜测,这只鸟可能利用它的长脚趾钩出树干里的虫子来食用。为什么琥珀鸟会演化出这么长的第三趾仍然是一个迷。现存动物中,唯一有类似比例的只有马达加斯加的一种原猴类,叫指猴(Aye-aye)。指猴用它的指头敲击树干寻找食物,并用它长长的第三指深入树皮中将蛀虫抠取出来吞食,揭示了鸟类曾经利用但后来抛弃的一些可能捕食策略。

个体麻雀娇小

邢立达与他的团队用显微电脑断层「CT」扫描了这颗白垩纪时期的琥珀,并重建了鸟足的3D形态。他们发现此鸟的第三趾长约9.8毫米,与脚部其他骨骼的比例,要比鸟的其他脚部结构要长得多。研究人员同时测量了62种现代鸟类与20种白垩纪古鸟类的足部比例,没有发现任何其他鸟类有如此的骨骼形态。

基于以上特征,该研究团队将标本定为新属新种,并命名陈光琥珀鸟,意为琥珀中的鸟,而陈光则是向发现化石的腾冲虎魄阁博物馆馆长陈光致敬。

研究人员根据化石的大小推断琥珀鸟个体比麻雀还要小,它弯曲的足部形态,以及与其他趾头反向的第一趾都暗示了琥珀鸟是树栖鸟类。

论文主要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籍研究员邹晶梅(Jingmai O'Connor)说,现存鸟类中根本没有与琥珀鸟类似的脚部结构,这也说明古鸟类也许与现存鸟类有着非常不一样的行为习性。这块琥珀化石展现给我们古鸟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曾尝试占据一个独特的生态空间。

2016年,邢立达团队在胡冈谷地首次发现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鸟类和恐龙包裹体,引起极大轰动。此后,该团队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如琥珀中首次蛇类纪录等。

小灵通 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

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开始于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历经7900万年,是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这时期,大陆被海洋分开,地球变得温暖、干旱。最大的恐龙出现时期,许多新的恐龙种类开始出现,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统治着浅海。最早的蛇类、蛾、蜜蜂、许多新的小型哺乳动物以及被子植物也出现于此时期。(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