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者:欧中投资协定恐使欧盟沦为北京猎物

法媒「民意报」(l’Opinion)30日刊出欧洲智库摩尔研究所研究员梅洛专文指出,欧盟和中国即将签订的投资协定很可能使欧盟沦为中国实验场猎物

长达7年的艰困磋商后,欧盟和中国间的投资协定即将达阵,「摩尔研究所」(Institut Thomas More )研究员阿梅洛(Laurent Amelot)认为,这份协定对欧盟轮值主席梅克尔(Angela Merkel)而言可谓一份耶诞大礼,让欧中关系在她任内正面落幕,「至少是在外交门面上」。

然而,就阿梅洛看来,这份协定对欧盟及其会员国而言,远不算是令人满意,因为仍有许多议题被忽略,让人质疑中国与欧洲经济参与者间互惠的真实性

这些议题包括企业补助、对智慧财产权的尊重、技术转移、公共工程招标贸易争端规范以及工作权等,都需要更多厘清

相反的,对中国政权来说,签下协定等同于一场外交上的胜利。一方面,这让人假定欧盟默许北京继续镇压西藏维吾尔以及所有反对中国共产党的人,并持续香港台湾,甚至印度及不满中国的国家采取强硬政策

另一方面,这份协定也反映了中国外交操作的基调:在小地方让步,但关键核心一步不退;同时在敌对阵营中制造嫌隙,让中国与不同对象协商时拥有优势

阿梅洛指出,事实上,在全球对中国越来越不友好以及美中冷战的脉络下,不少西方国家都开始「去中国化」自身的生产链。对此,中国采取「延长战线」以及「封闭经济」的策略,着重发展国内及自产自足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模式。

因此,若中国以内需为首,且供应链科技自主都采国内导向,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唯一目的就只是为了有利于中国国内成长。再者,中国消费者爱国主义驱使下,大多都会选择中国产品,外国货品施展空间相当狭小。

阿梅洛接着表示,欧盟因此应该看出中国市场正在重新关闭,「而中国国内市场已名符其实成为中国捕食者猎场动用金融力量支持自身企业,或者收购被锁定的企业以获取技术资源。面对如此情况,欧盟与其成员国应该铭记在心,中国是策略上的敌手」。

阿梅洛最后呼吁,为了确保自身独立性,欧盟应该加强监察、追踪和控管外国直接投资的工具,并发展经济主权资产保护以及国家安全等面向上的远见。「若置之不理,欧盟将可能成为中国全球化的西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