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顺时中 经济望春风
(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台湾防疫做得太好,但只见防疫顺时中的身影,经济却只能垫底怨叹。锁国使航空、旅游、饭店及其相关产业被打到趴,又因政策要求「社交距离」,人与人密切接触的夜生活,近距离的演艺事业、计程车及教育事业,无不受波及。内需事业不振,航空、旅游零售业等要纾困,度假村、饭店都因荣景不见,而挺不住要关门,眼看着连锁倒闭潮已兵临城下,即将伤及经济的发展。
外销业更是不遑多让,订单不是被取消,就是延后;偶而飘来些许及时雨,都是只能「暂时糊口」的小单;价期货都跌到倒贴的负40美元,相关的石化、人纤纺织及塑胶业,岂有好日子过?
而欧美日等大市场,不是封城锁国,就是进入紧急状态,所有的成衣、家具、鞋镜及生活相关的配销通路全关门,怎可能向业者下订单,而各国纾困都是以有政治影响力的内需产业为重点和优先,在「防疫当前,生命为先」的大局之下,经济的解禁振兴,只能分阶段实施,对远在他方的外销业者来说,都是「杯水车薪,缓不济急」。
就以最早复工的中国大陆来说,目前台商面临的是:「复工不复业,复业不复单。」面对这样艰困的环境,存活都很难,岂有余力求发展?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裁员减薪放无薪假,降低现金流的压力,无异是业者自保求存的药方。台商如看不到或等不到「爆发式」的市场需求,倒不如收摊留一点老本,以安享晚年,这也是最近许多知名业者纷纷关门的处境与心声。此际,政府要剑及履及做几件事,才不致让情势恶化到不可收拾。
首先,政府应加速推动「举债」的财政政策,配合「宽松银根」的货币政策。政府除了上兆的纾困救援资金之外,宜学美国和中国大陆的作法,即速发现金给失业者,或短期补助业者薪资以及银行贷款的风险债务补贴,并筹划大型公共建设,增加就业机会。而给业者减税的力道和幅度宜加大,以鼓舞业者信心,并减轻其经营负担和压力。
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提供业者更多低廉的资金,尤其广大借不到钱的中小企业,如何简化贷款手续,并增信保基金的额度,重要的是如何帮助金融机构落实政策贷款的美意。
其次,政府应与工总、商总及中小企业协会、各大产业公会及金融保险公会及业者,组织有如一级防疫的「纾困与振兴产业」机制,时间至少要1年,待世界经济景气恢复,再将相关机能常态化,转到政府与民间单位。
再者,救经济的权责单位宜由院长召集,邀请立法院、业者公会、学术界及工研院、贸协等单位共同组织之,而以财经单位为幕僚单位,大家共体时艰,为台湾经济的脱困振兴,找出一条康庄大道。(作者为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