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期节省农业用水 农委会首推「四选三」政策
农委会主委陈吉仲说明温室气体减量贡献及因应干旱调适策略。(黄世麒摄)
国内面临56年来最严峻干旱,为大规模节约与有效调配水资源,农委会今(2)日首次宣布「四选三」政策,即2年4期当中,农民选择3期稻作1期旱作,但仅给予3期的稻作保价收购、直接补助与绿色环境给付等利多,该计划将于明年上路。
农委会主委陈吉仲表示,面对本次干旱,农委会首度推出「四选三」农水调适政策,即2年4期中只种植3期水稻,另1期转作红豆、玉米、小麦等杂粮旱作,若4期都种植水稻则无法享有保价收购、领取直接补助与绿色环境给付等利多。
农委会主委陈吉仲表示,面对本次干旱,农委会首度推出「四选三」农水调适政策,即2年4期中只种植3期水稻,另1期转作红豆、玉米、小麦等杂粮旱作。(李柏澔摄)
陈吉仲指出,农民若配合轮作杂粮旱作,配合后续产销调节,每年农家赚款将比种植1期水稻还高,如果农民觉得麻烦,也可以配合绿色环境给付种植景观作物,种植景观作物除了恢复地力,每公顷还能领取4.5万的补助奖励,强调「干旱无水时种水稻的收入不会比较好。」
他说,等到水稻抽穗期时再轮灌甚至停灌损失将会非常大,「四选三」搭配农粮署的产销调节以及携手食品大厂开拓产销通路,可确保农民收入的增加。
另外国内稻米供过于求,透过转作杂粮作法,计划将使全国稻作面积由28万公顷降至24万公顷。
农田水利署长蔡升辅补充,「四选三」属于个别农户自行选择而非强制性政策,但农民会因为不能享有上述利多或其他农委会政策好处而考量转作,这是以政策诱因使农民配合水资源管理的办法。
若明年「四选三」推动顺利,农民反馈也不错,预计最快后年推动整个灌区的「四选三」,即「大区轮作」,预计可省下灌区用水20%。
农委会也提出旱期的短、中、长期调适策略与措施,3大策略为辅导农民节水、加强计划性用水、提升农业干旱韧性;措施则包含农业节水教育训练、推广管路灌溉设施、实施大区轮作制度、精准灌溉、扩大农业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