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脱贫(二)台商外包生产线 他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

甘肃广河县「扶贫车间员工海岩。(图/记者曾俊豪摄)

记者曾俊豪/甘肃报导

在国台办的牵线下,甘肃广河县的「脱贫大作战」,台商也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除了常见的捐赠物资、兴建学校、协助建造农业基地之外,还签订「长期用工协议」,让当地得以输出劳动人口;甚至透过协作方式,将订单转交甘肃本地业者,打造「扶贫车间」创造就业机会

今年25岁的马海岩在接受《ETtoday新闻云》采访前,正坐在「扶贫车间」的长桌上,忙着梳理手中圣诞灯外观看起来就像一般年轻人的他,却是行走不便的残障人士。他表示,由于双脚的问题,过去一直都闲赋在家,工厂开始营运后,透过小姨的介绍,才找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马海岩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负责圣诞灯的「顺线」工作,论件计酬,一天做45个,一个月便有人民币1800元的薪水,折合台币约八千元。对比过去完全没有收入,只能仰赖补助过生活,这样的转变让他直呼「很好」。

▲甘肃聚鼎工贸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图/记者曾俊豪摄)

聘用马海岩的是甘肃聚鼎工贸有限公司,他们的「扶贫车间」大约70坪,用长桌区分四条「生产线」,工人加工的圣诞灯完工后将销往欧美老板马刚表示,公司今年六月才正式营业,透过跟有「河南王」之称的台商王任生合作,用外包的方式提供广河县民就业机会。

他指出,公司员工大都是劳动妇女,薪水都是论件计酬,一般月薪都在1400到1500元之间(单位:人民币,以下同),加上政府提供补助,员工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元——对比人均年收入3700元的「贫穷指标」等于「脱贫成功」。

马刚提到,对方是把「尾料加工」的工作发包给他们,原料都是透过大货车深圳运到甘肃,加工后再送回深圳,运输成本相对提高。未来公司步上轨道后,希望能扩大产能,让商品直接透过「中欧专列」运往国外

▲「扶贫车间」员工大都为当地妇女。(图/记者曾俊豪摄)

至于国台办和台商扮演的角色,广河县县委常委兼副县长李扬指出,国台办已经「帮扶」广河县23年,迄今累积引进4000多万资金。由于当地人口结构因素,希望持续引进订单稳定、工人上手快、生产门槛低的普通加工产业,因为若是高技术产业,当地劳动妇女恐无法胜任

官方资料,除了将产品外包加工,广河县政府还跟10家台资企业签订「长期用工协议」,输出当地劳动人口,其平均月薪能达到3500元以上。此外,还有台商协助兴建草莓种植基地、「台湾高效甜玉米实验基地」等,透过不同方式协助当地脱贫。

▲除提供就业机会,台商也出资协助当地盖学校。(图/记者曾俊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