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师盼大学考完再申请 全教总:失去学习历程的本意

全教总认为考完再招生只会增加升学压力。(图/记者李毓康摄,下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252位高中校长和主任自主连署呼吁,建议考完大学学测和加深加广学科后,大学再启动招生,包括甄选入学考试分发等招生作业,都等高中办完毕业典礼再进行,还给学生完整的学习高中3年。全教总随即发出声明表示,这样反而会使得P倾向弱化边缘化,大学考招走回头路,重蹈以大考笔试为主导的升学模式,不利于高中课程的多元选修。

全教总指出,X只考国、英、数三科,申请入学若只用这三科,而这三科较弱者成绩后者为多,造成不公平的升学机会,如果申请入学时,「X、Y都可拿来使用,则将使筛选的量化分数愈精细,以此筛选学生更加清晰,大学以X、Y分数就可决定录取名单。」声明也指出,这样的改革会失去申请入学重视学习历程(以下以P代表)的本意,即使规定P至少占分50%,也只是「沦为花瓶形式」。

252位高中校长、教务主任督学以及台大电机系教授叶丙成,今日共同连署,提出高中版本的大学考招方案。他们在「大学,请让我们好好教孩子!」的声明中强力主张,应该「教完再招生」,在高中生毕业后再启动所有招生程序,还给高中3年完整学习,落实人才培育理想

以下为全教总声明全文

【维持二次分发架构,X考科数改为5选3】

有关大学考招方案的连署,此次连署强调P在大学考招方案中的重要性,并彰显考招案中高中地位的重要性和主体性,本会对此表示肯定。但连署方案主张申请和分发入学应该等X、Y都考完后再进行,反对申请入学在Y考试前进行…等等,本会担心反而会使得P倾向弱化和边缘化,大学考招走回头路,重蹈以大考笔试为主导的升学模式,不利于高中课程的多元选修、校本特色,也不利教师教学创新与学生多元适性探索。有以下疑虑:

一、选修课程会成空:致使所有学生都需分科指考(Y),如此则大考的笔试压力大增,相对现在以学测即可申请入学,未来的大考压力更大。如此会让高三加深加广选修课程会成空,高三课程的会成为加强X、Y考试复习,且自高一开始也会让各校开设多元选修课程感到却步;且当学生考试压力更大,更无余力发展P,P被视为沈重负担、被攻击的箭靶,也会失去选修开设的结构性条件。

二、P边缘化:X、Y都考出来了,对大学端和高中学生端而言,倾向选择分发入学管道名额会增加,因为大学审查P需集结教授耗时费力,而高中端学生在笔试压力下难有余力发展P,P恐走向边缘化。

三、P弱化,走回联考时代的一次分发:X只考国、英、数三科,申请入学若只用这三科,而这三科较弱者以成绩中后者为多,造成不公平的升学机会。若申请入学时,X、Y都可拿来使用,则将使筛选的量化分数愈精细,以此筛选学生更加清晰,大学以X、Y分数就可决定录取名单,失去申请入学重视P的本意,即使规定P至少占分50%,但只是沦为花瓶的形式,实质审查与采计成空。将使申请与分发入学的差别不大,加上P的弱化,申请入学不仅会萎缩,甚至连必要性都受到质疑,未来恐有走回联考时代的一次分发。

本会主张大学考招方案必须呼应新课纲落实与未来人才培育,大学考招直接影响着高中教育,方案的决策应以高中学习为主,重视高中端意见,不能沦为大学端招生竞争的拔河。本会呼吁招联会教育部,应以高中教育为主体,本会建议:

一、维持二次分发架构:申请入学宜维持在Y考试之前,之后再进行分发入学。

二、应尽速公告P的内容与资料库的作业方式:公开接受外界检验,回应各项猜测与疑虑,否则在一切未明的情形,只会让社会感到惶惶不安。

三、P参采完整6学期,申请入学延后至高三下学期结束后再进行:学习历程参采6学期,可以解决学生高三学习干扰与不完整的乱象,申请入学延后至高三下学期结束后再进行。目前高中选修、校本课程、多元课程等难以落实,原因在于大考笔试为主导的升学模式,不利学校发展多元的课程教学。若能重视学生学习历程,有助落实多元选修的课程安排、培养学生多元实作能力、彰显学生多元学习特质

四、X考科数,将3加1改为5选3:招联会曾提及X采计3加1,此案将严重伤害新课纲的落实,是以大学招生思维凌驾高中教育发展,应改为5选3。若大学采计3+1,学生与家长为求更大的录取率,又是五大科全考的局面,考科数仍高达10科。大考笔试压力若不减轻,一则学生难有余力发展P,再则学校难以发展多元适性的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