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来一份!多平台模式如何发展为游戏主流?

爱玩网百万稿费活动投稿,作者 宋少弘,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神秘海域4》的发售是近日里最为热闹的话题之一。游戏素质自不待言,从画面到游戏性皆无可挑剔,颇有些越之西子,善丑者不能闭其美的意思。国内外一批PS4玩家都像极了凯旋的战士,一脸骄傲享受着其他玩家羡慕的眼光,似乎不久前玩不到《古墓崛起》的伤痛也就一夕之间得以痊愈,效果好得云南白药恨不能及。玩家这种小小的虚荣和优越感其实不难理解,能够玩到平台独占游戏,本来就是玩家们在选择购入游戏机时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WiiU“三坟”称号由来已久,却还有那么多玩家愿意买单,也正是因为可以玩到大量任天堂第一方独占游戏。

然而,《神海4》独占所带来的兴奋感觉,并不能掩饰一个令所有玩家都有些奇怪的事实。喜欢闲逛游戏店的玩家应该很容易发现,货架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游戏封面之中,那些赫然印着诸如“Only on PlayStation”或者“Only on Xbox”这个标志者不知不觉间变得越来越少,更多的情况是同一个游戏用同一张封面印着不同的主机标志,悄然躺在货架之上等人采摘。笔者每每见此情景,都不自觉产生一种观看韩国小姐选秀的感觉,谁和谁都一样,难分彼此。

我胸大,我独占

这实在让诸多老司机有些错愕,这种感觉就像交了新女朋友却还存着前女友的电话时不时联系一下,东西颠倒难以适应。毕竟,曾几何时,大量素质超高的独占游戏是一个主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现在这种3A级游戏不跨平台不放弃的场面,在以前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第一、二、三方各是什么?

笔者当年在考虑究竟购买PS还是SS时,曾经用了一天时间在一张A4纸上列出两台主机的独占作品以便对比,这样才能做出自己不至后悔的决定。记忆中用对开方式列出的表格,一页纸根本无法写完两个平台各自具有吸引力的独占作品,这也令当时的笔者苦恼许久。如果现在要针对PS4和X1两个平台做同样的工作,相信工作量会小得多,毕竟连MGS和FF这样的游戏都跨了,能列出的各自独占大作自然也要少的多。

买哪台更值?

对于这个现象业界的一个统一说法便是,游戏进入HD时代之后,游戏开发难度大增成本高企,自然要采用多平台策略尽量收回成本扩大利润。但考虑在机能极度不足的FC开发游戏时,程序员时时刻刻要和硬件限制做斗争,难度也并不低,而扩大利润则是永恒话题,绝非现在的厂商才忽然打起的主意这两个事实,如此说法便显得有些难以令人信服。这些厂商越是这般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就越让笔者觉得,对于独占游戏越来越少这个现象,实在很有一探究竟的必要。

众所周知,所谓独占游戏是一个笼统概念,细分之下还有几种不同情况。第一方的游戏,自然就是独占,自己媳妇没有借人用的道理,这点不需赘言,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道理可不止中国人明白。第二方(由主机厂商控制的开发商)这个词现在比较少见,当年则有不少处于这样地位的公司,比如为任天堂制作火焰纹章》系列的Intelligent Systems,便是一个标准的第二方。这类公司的游戏自然也不会出现在其他公司的平台上,身家性命都捏在老大哥手里,必然唯其马首是瞻,不敢越雷池半步。

IS工作室制作了火焰纹章、高级战争、代号蒸汽等作品

第三方则是完全独立的游戏开发商,具备跨平台条件的通常也是这样一些厂商,某些时候这些厂商因为旗下游戏IP巨大的号召力,甚至可以左右主机大战的胜负,比如曾经的SE、如今的R星。这些厂商如果愿意将自己旗下的某个游戏只在一个平台上推出,那么这个游戏就是我们所说的独占游戏,正如某位待嫁闺中的姑娘忽然宣布自己名花有主,登徒子和唐璜们纵然眼馋,只好认命。当然偶尔也有为人妇者春色满园关不住,潘金莲遇到西门庆干柴烈火的时候。某个游戏有时虽然宣布独占,却架不住其他主机平台的诱惑要爬墙而出,将游戏移植到竞争对手平台之上,当年《生化危机4》改投PS2便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概念介绍完毕,接下来就该认真讨论一下究竟为什么现在独占游戏稀少如同独角兽。而且在这所剩无几的独占名单中,还有不少像《古墓崛起》这样的限时独占,时效性短得像国外女生的针草戒指,基本只是摆设。

X1独占的《古墓丽影:崛起》销量惨淡遭吐槽

多平台模式开启的原因

1.主机厂商控制力大减

笔者认为第一个原因,就是主机厂商不复当年强势,权力的分散自然造成了游戏厂商缺少表忠心的动力,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哪里能赚到钱就往哪里去,也是人之常情。

从FC时代讲起

FC时代,任天堂君临天下唯我独尊,故而纵使山内老爹施行了严苛到变态的第三方政策,游戏厂商也是敢怒不敢言。毕竟能在FC平台开发游戏是利润最好的保障,这就好比宫女忽然得了皇帝临幸,开心都来不及,哪还有功夫抱怨皇帝活好不好,办事是否温柔。

那时的3A级作品,几乎都是独占。这里面除去第一方的作品之外,第三方数量当然也不在少数,但FC时代并没有其他可以和FC一较高下的平台,SEGA的Master销量不及FC一个零头,山内老爹又严格禁止厂商向其他平台移植游戏,动辄以终止FC开发授权为威胁。所以厂商根本没有移植的动力和勇气,毕竟为了一方诸侯得罪天子,脑子没烧坏的人都做不出来。

山内溥已于2013年去世

岩田聪继承了山内溥诸多方针,如今他也走了

但毕竟有压迫就有反抗,积怨已久的第三方带头大哥南梦宫因此和NEC合作推出了PCE,几个颇具实力的第三方也跟着蠢蠢欲动。但山内采用雷霆手段直接取消了之前给南梦宫的全部特权,将它的待遇调整到和其他第三方一样的水平,使南梦宫元气大伤,从此在街机市场再也无力和世嘉一决高下。这样杀鸡儆猴的恐吓手法立竿见影,很多欲转投PCE的游戏厂商立刻收住了脚步,没人愿意拿自己的饭碗玩杂技。整体看来,在任天堂一家独大的年代,重要的IP独占才是常态,一些敢于或者说愿意跨平台的厂商反而是异类一般的存在,这也是任天堂无比强势的体现。

到了PS和PS2时代,虽然风云突变王座易主,而且索尼这个新君主为了革老任这个暴君的命,采取了温和得多的第三方策略。加之PS果断舍弃了卡带而采取CD作为存贮介质,之前让第三方吃尽了苦头的卡带专营制度也终于为历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第三方在那段时间算得上春风满面,过了一段幸福时光。

PS改以光盘作为介质也推动了第三方的繁荣

不过这时的大作采取独占仍然是最为主流的商业策略,这倒不是因为厂商们集体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没有了压迫自己的人还习惯性的遵守之前的游戏规则,而实在是因为当时的PS系过于强势,厂商把大作放到其他的平台上之后能够产生的价值非常有限,还会明里暗里得罪了如日中天的索尼。所以大作独占直到PS2时代结束时,仍旧是游戏业界的主旋律,要知道索尼广告中那句充满了自信的“1-2-3,所有的游戏在这里集结!”可不是后来PS3时代那种无力的呐喊,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PS1首发广告:1-2-3,所有的游戏在这里集结!

然而这样一种不成文的游戏规则,到了PS3时代则彻底崩溃。起因是游戏业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那种总有某一主机平台独大掌控局面的情况戛然而止,主机世界进入战国时代。PS3和Xbox360杀得难解难分,谁也无法完全控制局面,任天堂突然凭借异类主机Wii王者归来,但因为其主机的特殊形态,使得核心向作品在其上并没有绝对把握能够大卖。可以说整个PS3时代或者说Wii时代,没有一台主机能够确保3A大作在独占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虽然索尼和微软为了能够拉拢一些平台独占大作经常不惜血本向第三方提供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但终归抵不住跨平台的诱惑,于是之前一些标准的独占作品如《FF》和《MGS》甚至长期由PS系限时独占的《GTA》系列都在这期间走上跨平台之路。

这正是因为再也没有一个主机厂商可以强势到让这些3A大作俯首帖耳只为自己效力。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如今都是一群诸侯,自然要游走其间静观其变,游戏厂商又不是伯夷叔齐,哪有不食周粟的道理。

但是像卡普空就跟任天堂签署了协议,在一定时期内怪物猎人系列只会登录任系平台,这也引起了外界许多不满

2.主机市场萎缩

第二个重要原因,说起来则充满了无奈。当年卡普空先后把DC和GC独占的《生化危机维罗妮卡》和《生化危机4》移植到PS2,引来骂声一片。卡婊之名从此就像武大郎头上和路易基一个颜色的帽子,怎么也脱不下来。然而卡普空自己当然也是一肚子委屈,做生意毕竟不是上梁山,没有大秤分金银的好事。每一分得来都不容易,辛苦开发的游戏销量没到达预期,跨平台是唯一的路。

我们回首再看这段历史,会惊奇的发现,当年让《生化危机4》折戟沉沙的任天堂GC,居然也有全球2200万台的销量,比很多玩家想象中的数字要高出不少。反过来再看今天的主机市场,销量最好的PS4也不过刚刚突破4000万台的全球销量,而X1只有两千万台不到的销量,WiiU的销量更是只有一千万台出头,综合也不过7000万台左右。比起当年PS2一部就突破一亿的销量,主机市场的萎缩实在不是空谈。这种大环境下,除去第一方或者第二方作品不说,任何第三方恐怕都会选择跨平台战略,否则对于3A大作而言,投入和产出恐怕将不成比例。

PS2惊人的上亿销量今天难以复制

笔者由此想到一个故事,某青楼女子色艺双全,出淤泥而不染,坚持卖艺不卖身,某日这位奇女子遇到一位阔少,风流倜傥出手大方,不由心动不已。老鸨看透女子心思,便再三撮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女子也就顺水推舟,从了那位阔少。没想到阔少金默玉其外败絮其中,根本就没钱给女子赎身,女子人财两失,悔恨莫名,喃喃道,早知道就当交际花,不给阔少独占了。

这个看起来有些心酸的故事,纯属笔者胡编乱造,不过话糙理不糙,这其实正是目前很多第三方厂商的心态。独占的话,索尼也好、微软也好,给的好处又不够,卖了初夜赎不了身,终究也是吃亏上当,不如干脆脚踩多条船,采取全平台策略,怎么也不至于吃亏,何乐而不为。给某个主机独占,反倒有可能血本无归,主机厂商又不会承担自己的损失,何苦为之。

归根到底,除非市场再次出现装机量达到8000万左右级别的强势主机,并且主机厂商还愿意多多少少给第三方一些贴补,否则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独占大作越来越少,会是一个无可遏制的趋势。

3.平台架构相近,多版本开发难度降低

第三点不那么重要,但多少起到了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市面上三大主机之中,除了销量最差的WiiU之外,PS4和X1都不约而同采取了X86架构,这当然是从成本和游戏开发难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之后才决定采用的设计,但这个现象也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主机之间乃至主机和PC之间的游戏移植,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

PS4和X1架构相同、组件类似

跨平台间的游戏移植,虽然不像重新开发一款游戏那么劳民伤财,但也并非没有成本。简单而言如果两台主机的架构越是类似,指令集越是相同,则移植起来的难度也就越小,其移植成本自然越低。当年的PS和SS架构大相径庭,导致许多游戏移植起来难度很大,而SS装机量又比PS差不少。所以很多游戏虽然并没有打算独占,但出于成本考虑也就干脆不推出SS版,变成PS的事实独占游戏。要是坚持想要跨平台,则需要作出不少投入,比如SS没有半透明机能,所以移植这样的游戏就需要利用光暗变化虚拟出半透明效果,使程序员工作量大增,叫苦连篇。

除了主机架构问题,像WiiU这种"合家欢"的平台定位也会影响作品的去向,尽管曾有传言R星也准备让GTA5登陆WiiU

PS3和Xbox360装机量接近,游戏移植就意味着立刻多出了一倍的潜在顾客。所以尽管PS3架构特殊骨骼清奇,非常难以驾驭,大厂商也愿意耗时费力进行移植工作。但这也导致大量的跨平台游戏在PS3表现不佳,而且移植成本高企,所以一些小厂商或者不那么重要的游戏,也就没了一仆事二主的能力,只能二选一进行开发。这就使得PS3时代虽然大作普遍采取跨平台策略,小作品则往往迫于无奈选择独占。

但到了本世代,如前面所说,主机的架构接近统一,而又没有一个足够强势的单一平台,所以大小游戏纷纷跨平台,也就不足为奇。打一个比方,百年老店生意兴隆便想着货通天下,可是之前各地货币并不统一商业政策也不尽形同,只好先选一个富裕地区做做生意,忽然之前的那些障碍全都忽然消失,车同轨书同文,那不开分店简直非但对不起自己,与股东也不好交代。

然而WiiU却无力守护贝姐的微笑

多平台如何创造多赢

总的看来,正是以上几点的共同作用,导致现在独占游戏越来越少,是个游戏就恨不得跨遍天下平台。但细细想来,这样的局面对于主机厂商也好,玩家也好,其实都并非坏事

从主机厂商的角度来看,第三方大作以跨平台为基准策略,似乎削弱了自己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像《FF7》宣布转移PS平台而直接导致PS在主机大战中取得巨大优势的事情也变得不太可能发生,所以一夕之间前功尽弃的几率也变得小了许多,未必就是坏事。第三方跨平台,自己也可以把之前扶植独占作品的资源节省下来,全力发展自己的第一方大作,长久来看对于自身只能是好处多过坏处。花钱请来的雇佣军,总归没有自己组建的亲卫队来的放心,与其把自己主机的大作阵容假手他人来填充,还不如亲自上阵。

FF7可谓当年PS1的大功臣

事实上,这也是目前御三家都在采取的策略,任天堂自不必说,索尼和微软对于组建及扶持自身的工作室和游戏品牌近期也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从长远来看这对于主机厂商绝对不是什么坏事。

对于第三方厂商而言,旗下的大作跨平台虽然少了一些主机厂商的资金支持,但也少了一棵树上吊死的可能。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养鸡人和吃鸡蛋的食客,其实都是好事。有了现在这种宽松的跨平台环境,之前那种开发大作便如同赌国运,一不小心就满盘皆输的事情,肯定要少得多。

多平台才是厂商的生存之道。咦,好像少了什么?

对于玩家而言,这一切就显得更为美好了,以前游戏大作频频独占的时候,最常发生一个悲剧就是自己买了A主机,结果最喜欢玩的系列忽然宣布由B主机平台独占,好比买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美滋滋穿在身上,结果居然发现是女式的,扔掉舍不得再买又没钱,真真是凉水浇头怀里抱冰。大作跨平台,至少大大减少了这种失误的可能性,总不是坏事。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一支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玩家也好厂商也罢,现在都是一段美好时光。因为目前的情况是,不管在游戏世界的分叉口上选了哪一条路,至少都能看见百花齐放的风景,这真是最美好的事。

百花齐放才是玩家天堂

也总有一款适合你

编辑/Philia

欢迎参加——爱玩网百万稿费活动:当金牌作者,开本站专栏,领丰厚稿费,得专属周边!

详情请看这里

游戏专栏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欢迎订阅爱玩APP的《百万投稿每日精选》,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