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外食染A型肝炎 施打疫苗可预防
▲成大医院薛伶珊医师指出,A型肝炎除了做好饮食卫生预防「粪口传播」之外,也有疫苗可以施打,是预防的最有效预防措施。(图/记者林悦摄)
1名32岁的吴先生因全身倦怠不适、恶心呕吐吃不下及出现茶色尿,至医院急诊就医,抽血检验发现肝功能指数超过5000,合并黄胆指数高,诊断为急性A型肝炎而收治住院,经过治疗后,顺利痊愈出院。
成大医院感染科薛伶珊医师表示,这名在科学园区担任工程师的病人,此次就诊前身体健康无任何慢性病或相关病史,经询问详细发现其因工作关系经常外食,发病前曾至夜市食用海鲜类食物,可能因此感染急性A型肝炎。
薛伶珊医师指出,A型肝炎除了做好饮食卫生预防「粪口传播」之外,也有疫苗可以施打,是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接种1剂疫苗后,95%以上可产生保护抗体,而按期完成2次疫苗接种者,其所产生的免疫力可维持20年以上,甚至终生。
台湾早年曾流行A型肝炎,许多人因此获得抗体。近年因公共卫生环境提升,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台湾40岁以下年轻人大多无A型肝炎病毒相关抗体。近2年急性A型肝炎病例较过往明显增多,105年确诊案例数破1000人,且年龄集中在20-39岁,为历年来新高。
薛伶珊医师指出,A型肝炎主要透过粪口传播,借由食入遭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感染A型肝炎病毒,造成急性肝脏发炎,潜伏期约15-20天,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发烧、全身倦怠不适、食欲不振、呕吐或上腹不适,后续可能会造成黄疸,初期症状和感冒类似,经常容易混淆。
对于老年人或是原本就有慢性肝炎,如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带原的病人,有可能会并发猛爆型肝炎而导致死亡。但大多数病例经支持性治疗后会自然痊愈,并具有终身免疫力。另外,急性A型肝炎患者的粪便排泄物中,有大量A型肝炎病毒颗粒,如果污染到水源或食物,造成许多没有抵抗力的人吃到被污染的东西,尤其是生饮、生食,有可能造成A型肝炎大流行。
A型肝炎虽然不会导致慢性肝炎,但有10%的病人在急性发病后6个月内有可能症状复发。因此薛伶珊医师提醒指出,为预防A型肝炎,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可生饮、生食,食物应煮熟,尤其是生蚝或水产贝类,同时也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及处理食物前需正确洗手。
薛伶珊医师也另指出,依据卫福部疾管署的监测资料显示,约有一半A型肝炎病人同时有其它传染疾病,如梅毒、淋病或爱滋病感染;为阻断疫情的传播,疾管署从105年10月1日起实施「扩大A型肝炎公费疫苗接种试办计划」,新增A型肝炎公费疫苗接种对象,针对确诊HIV感染或新确诊梅毒、淋病,且为民国66年(含)1月1日以后出生者,提供1剂公费A型肝炎疫苗。建议高危险群如无A型肝炎抗体者,应接种2剂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另亦应避免多重性伴侣、不安全性行为,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