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2030年减碳50% 急急如律令
中国与美国在4月17日发表关于气候变迁政策的「联合声明」,中美双方携手在《巴黎协定》的基础上,达成控制全球均温上升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的目标,双方均期待即将在4月23、24日的世界地球日由美国主办的领导人气候峰会,支持今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中,达成具体减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执行政策,中美双方也将合作推动,让5月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
当然,即使是气候政策也还是蒙上中美大国角力的阴影,凯瑞访问中国是飞到上海,三天都没有公开行程,原本期望能到北京亲自拜会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却碰了软钉子,只与韩正视讯会议,另外习近平至今不仅未表示将要参加拜登主持的气候峰会,反而在凯瑞访中的时间,另外安排与法国总统马克宏、德国总理梅克尔举行「中法德领袖气候视讯峰会」。中美两国互别苗头的竞争意味浓厚。
不论如何,在中美两国剑拔弩张的此刻,由拜登总统特使凯瑞、以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代表签署的联合声明,显得弥足珍贵,「永续」是全球各国最大的共识,也是2021年除了对抗COVID-19之外,全世界主要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值得台湾所有上市上柜公司负责人高度关注的是,「永续」政策今年在全球已经成为急急如律令的主流趋势。拜登总统在竞选期间不断强调气候变迁政策,上任后签署的第一份行政命令就是重返《巴黎协定》,白宫官网的总统新政网页,气候变迁政策列名第一位;而拜登提出2.25兆美元的基础建设计划,在以电动车为主的干净能源产业编列480亿美元,外加巨额预算投入全美各大城市装设50万支电动车充电桩。还有为了干净能源,编列1,000亿美元来提升、转化、增加太阳能电场馈线,彻底翻修美国的电网。
不只是白宫政策如机关枪般飞奔而出,产业界与投资界更展现集体行动的主流趋势。本报社论《面对气候挑战亟待跨国跨界合作》提醒台湾上市公司,以倡议加速美国转型为零碳排经济体的「We Mean Business」企业联盟日前发表公开信,要求拜登带头制定更积极的减碳目标,确保2030年美国排碳量较2005年减少50%的目标。此一减碳企业联盟的成员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沃尔玛、可口可乐、奇异等龙头企业,以及PG&E、Edison等电力公司,迄今已有超过400家企业加入,不只涵盖全美50州,年营收合计超过3兆美元。
同时,全球的资产管理业界龙头也几乎全部加入了2030年减碳50%、2050年净零排放的行列。今年3月底,全世界排名第一与第二名的两大资产管理龙头:贝莱德(BlackRock)基金、以及先锋(Vanguard)基金与其他四十余家资产管理公司,同时宣布加入「零排放投资倡议」(Net Zero Asset Managers initiative)。
贝莱德与先锋基金加入「零排放投资倡议」,加上去年发起的英国法通资产(LGIM)、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瑞士瑞银资产(UBS Asset Management)、法国安盛(AXA)等,零排放投资倡议的阵营已经有73家跨国资产管理公司,手中掌控32兆美元的投资部位,相当于全球所有资产管理总额的三分之一。
而且加入此一联盟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是各国掌管退休基金、长期投资的龙头,不只手握巨额资金,更代表了数亿劳工的长期利益,零排放投资倡议明确主张,联盟成员共同敦促被投资的上市公司达到2050年净零排放、2030年减碳50%的目标,包括台湾上市公司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必须以具体行动回应资产管理公司关于减碳的要求,否则一旦被列入不得投资的黑名单,股价卖压难以承受。
而欧盟也在3月公告《永续金融揭露规范》(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要求所有欧盟管辖的基金公司,都必须具体申报「是否属于永续投资(ESG)基金」,欧盟对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做了至今最为明确的定义,涵盖温室气体排放、水污染、董事会性别多元化、性别薪资差距等十几项标准,透过加总管理金额高达22兆美元的欧洲资产管理业者,督促上市公司落实具体的ESG政策。欧盟管辖的欧洲基金,也都是台湾主要上市公司的长期股东,欧盟SFDR的威力,马上就要笼罩台股了。
减碳与ESG虽然是政府、上市公司、与投资基金的共识,但是过去对于具体目标的订定相对模糊,属于各自表态的宣示性议题,但是2021年全球的发展已经以「制定标准」为主轴,欧盟的SFDR、零排放投资倡议、美国的SEC申报准则、联合国所属机构、以及各大会计师事务所与顾问公司,都在全面探索上市公司永续政策的具体标准。
全球政府减碳政策的速度飞快,台湾固然全力发展海上风力、太阳能发电等替代能源,但是大家的反应还不够快,要维持台湾现有出口增长的力道与股市荣景,政府、上市公司、与金融业加速凝聚共识,跟上美国与欧盟的政策脚步,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