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火热的房市反映了哪些问题?

这一波的房市热是在各部会的围攻下脱颖而出,某种程度来看,也代表当前资本市场做为资金蓄洪池的功能已难再突破,需另谋他计。图/本报资料照片

总统大选前,三位候选人均因本身的个案受到困扰,也积极提出对策的不动产飙升问题,选后发展得更火热。由不动产联盟总会列管的12项经济指标,都出现正向的表现,即使央行出人意料的宣布升息、推出囤房税政策的财长也获得留任,内政部高层仍坦言虽用尽了方法,打房的效果却不如预期。原已偏高的房价还在持续走扬,显然当前的政策并未对症下药,有必要重新厘清问题的根源,另谋方法处理此一被视为民怨之首的经济现象。

房市出现明显的反弹行情,反映在国泰房地产指数上,首季的表现价量齐扬,如以中央银行的统计数据来看,一是需求面的房贷出现连十个月增加,第一季底余额突破10.22兆元,二是供给面的土建融余额同期来到3.26兆元,增幅虽略缓但仍创下新高纪录。

房地产市场之所以愈打愈旺,汇整官方说法与业者的观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ESG浪潮与电价调涨的通膨效应,二为新青安政策带来的需求增温,第三危老都更重建新案让房产价值明显提升,而股市站上2万点的财富效应对提振房市亦功不可没。

上述各项观察最值得重视的,应是资金动能与动向的问题。以新青安政策来说,它确实让有意买房的年轻人减轻负担,但本质上更像是一种对弱势族群的补贴,将其与房地产热度连结似言过其实,反倒是受惠屡创新高的股市,财富大幅增加的投资人,因购买房产的能力提升,将资金挪往房地产进行布局更显合理,且此一由资金堆砌出来的火热房市,会否因境外资金回台专法的管制期限将届,吸引规模高达3,000亿元的资金涌进,再推升房价的表现,值得密切观察。

长期以来,房市与股市是国人投资的两大主流。即便央行刚调升了政策利率,台湾市场的存款利率仍维持在低位很长一段时间,使得除资产配置的需求外,大量的钱都流出了银行体系,这些资金或流入资本市场助攻股市屡创新高,或流入房市让房价天花板持续的推高。针对资金面的变化,我们提出以下观察和建议,提供给新的执政团队参考:

首先要说的是,这一波房市指标还能愈来愈热,很可能是资本市场吸纳资金的功能已发挥到极致,要再向上突破空间有限的象征。政策对于引导资金流动一直有着「炒股不炒房」的倾向,股价指数在19,000点时国安基金还在为护盘备战,相形之下,内政部、财政部、金管会与中央银行则是持续的推出各种措施,联手打炒房。换言之,这一波的房市热是在各部会的围攻下脱颖而出,某种程度来看,也代表当前资本市场做为资金蓄洪池的功能已难再突破,需另谋他计。

其次,相关政策的设计要更为细腻。房地产业本身具有火车头工业的特征,其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一起成长,持续性且过度的打压,影响的绝不仅是单一的产业。相信政府各单位对此心知肚明,出手也会担心伤筋动骨、得不偿失,或政策落实到执行单位时,亦会斟酌力度,导致容易出现政策失灵的情形。

而各式各样的打房政策一来效果不大、二来造成官民对立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新青安政策得到广泛的支持,在检讨不同方向的政策是否适合一并推出时,也可想想,顺应整体市场发展趋势下的补充性措施,相较于逆势而为的做法会否更显合适。

第三项要面对的问题为,政府要好好思考,台湾的金融市场为何无法满足资金的需求。由于中美贸易战、国际供应链重组等一连串的原因,配合著提供优惠政策诱导台商返乡,在蔡英文总统任内,确实吸引大笔的资金回流,但台商长年下来累积的庞大财富,需要有足够丰富的金融商品予以满足。可惜的是,这正是台湾目前相当欠缺的部分。

相较于科技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的虎虎生风,近十年来台湾的金融业却相对停滞,对GDP的贡献约在6%~7%之间,此一数据,香港自2007年以来均在2成以上,新加坡也稳定的达到15%,均明显高于台湾。

之所以如此,与财金系统长期重视纪律更胜于发展有关,由于客观上发展的局限性,许多金融产业的菁英为外商机构网罗,在海外市场协助台湾的企业与个人理财,殊为可惜。如何跟进国际金融市场的新趋势、振兴金融产业,实可当作新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起码也要能满足海外返台资金的需求,毕竟它们在星港很容易找到更便利、安全、多元的投资方式,台湾并非是唯一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