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全国推动大都更,避免地震毁灭性风险

屋龄60年的南机场公寓是台北市指标案例,几次地震造成大量墙面、支柱爆裂。图/本报资料照片

自403花莲大地震后,全台余震与新震不断,再次震出了老旧社区的居住风险。全台超过101万户50年以上的老旧住宅,在一定会再发生的大地震中,是无路可逃的高危险群,若不幸在地震中倒塌,也必然会带给整个社会毁灭性伤害。过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虽然高喊都更,但是都更、危老与地方政府的相关法令,在「财产权」与「公共危险」的天平上,过度倾向前者,导致人民权益「少数绑架多数」的困境,更忽视建物倒塌的公共安全威胁。

政府在2019年完成都更三法的修法,加速了小面积建物更新速度,不过,对于成片高危险群的老旧社区,我们需要政府更大的力量介入,针对具有大量风险建物的老旧社区,进行大街廓的都市更新,这需要立法院修法、需要政府对老旧房屋全面体检、需要说服民众放弃豪赌地震风险「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心态、需要大量兴建中继住宅、更需要完成从老旧危楼变身为现代都会亮点的示范案例。

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大面积都市更新,应是朝野两党与县市首长的共识,即将出任阁揆的卓荣泰行政院团队、以及韩国瑜领导的立法院,加上全国各县市首长,应该将统称为「大都更」的老旧社区全面改造当成优先政策,从立法、民众沟通、到快速执行,完成指标性的示范案例并且全国推广。

此次花莲地震幸运逃过大灾难,却也震出42栋主结构受损的红单建筑、70栋危及住户安全的黄单建筑,以及848栋建物受损要求勘灾。国家地震中心的研究预测更令人怵目惊心,一旦北台湾发生规模6.3以上的地震,恐怕会有4,000栋房屋倒塌,如果是921等级的地震,倒塌房屋数将高达3.5万栋。

说白了,台湾2,300万人都在豪赌自己的生命与财产,我们有500万户超过30年的老屋、101万户超过50年老屋,大家都在赌下次地震不会发生在我的城市、倒塌的不是我的住宅。但是从市长、或行政院长的高度来看,大量的倒塌与死亡,是高概率、无法逃脱的必然事件。

建物老旧、人口密集、倒塌风险最大的当然是在台北市与新北市,双北市政府多年来积极协助百姓排除障碍,台北市长蒋万安在上任后喊出「都更五箭」政策,地震之前的3月又加码至「都更八箭」,地震后更提出「大都更」的响亮口号;新北市政府在去年921公告修订「新北市政府办理跨街廓都市更新容积调派专案计划」,不论是台北市的「大都更」,或是新北市的「跨街廓都更」,都见到市府团队提升都更能量、拆解地震风险的努力。

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策,仍然无法突破都市更新牛步化、改建速度拖延经年的障碍,内政部统计「都市更新案件审议时程」显示,都更平均审议期逐年拖长,2010年之前平均每案1.6年、2011至2015年拖长至2.78年、2021年到去年底又再拉长到4.68年。市内老屋不断衰老,生命安全的威胁逐日增加,但都更改建的程序却逆向拖延,「年复一年的等待」是大家共同的经验。

屋龄60年的南机场公寓目前是台北市的指标案例,几次地震造成大量墙面、支柱爆裂,靠着增加支柱、以及热心民众跑单,才将建物从「红单」降级为「黄单」。南机场公寓有七个街廓,目前进度较快的「单元三」,台北市住都中进驻设立工作站整合已第八年,也面临找不到中继住宅的困境,得协调原本军方所有、由国有财产局管理的九号基地兴建中继住宅,距离改建仍然遥遥无期。

台湾目前的都更、危老制度陷入「一坪换一坪」、「原地改建」的小格局,是我们都更法规过度重视个人既有权益、牺牲居住安全与都市改造价值的结果。反观不论是日本、中国、韩国的都市更新政策,在维护人民既有权益之外,更重视公共性、居住安全、防灾、以及创造都市崭新的生活空间。

日本东京最新的「麻布台之丘」(Azabudai Hills)将面积约半个大安森林公园的老旧街区,彻底翻新成零碳、绿能、代表时尚与未来生活的都市钻石,前后仅用了十年。日本与台湾同样面临地震威胁,从东京到福冈都在加速推动大面积都市更新,到去年底已经实施了总面积超过1,300公顷、约50座大安森林公园的大街廓都市再开发;韩国国土交通部下属的土地住宅公社(LH公社),长年持续推动以千户为单位的都市更新计划;而中国各级城市的棚改、城改更达到全面造镇的规模。这些相对宏观且真正改变都市面貌的区段式都更,值得台湾借镜。

台湾的都市更新制度需要拉高能量,用最高规格消除数百万居民在地震中丧生的风险,房子天天在衰老,下一次大地震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大都更不该只是口号,而是朝野一致、无可懈怠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