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日本产业升级为走出通缩鸣锣开道

日股日经225指数突破四万点,改写新高纪录,日本经济重新腾飞,股市已不是「无基之弹」。图/美联社

在台股加权指数4日终于站上万九天关之际,日股日经225指数也突破四万点,以40,109.23改写新高纪录,今年迄今已大涨近2成。近年日本政府积极「撒币」以吸引外人投资、众多日企埋头升级转型,加上日圆贬值提升出口竞争力并促进国内观光,输入性通膨与企业加薪效应亦大幅扭转物价下跌的趋势,岸田政府已准备宣布结束长达20余年的「通缩状态」,也意味着日本自1992年以来「失落的30年」,终于要划上句点。

最近台积电熊本厂开幕,日本朝野咸感振奋,希望曾经称雄世界的半导体产业获得加持,重振雄风,得与韩台并驾齐驱。日本政府为此大手笔补贴半导体企业,决以举全国之力直攻最先端半导体工厂,不少日本企业长年励精图治,也逐渐收成,有望重新带动日本经济腾飞。

1990年代之后,曾经「世界第一」的日本制造业为情势所逼,着手进入转型期。其中,劳力密集、高耗能、低附加价值的制造业逐步移到国外,一方面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和劳动成本,制造相对便宜的工业品回销到日本,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日本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在海外谋求更大市场空间才能拓展企业版图。至于技术密集、高附加价值的核心环节,仍留在日本国内,研发的支出居高不下。因此,日本企业至今在部分半导体产业、精密仪器、生技制药、新型材料等精细领域仍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实际上,过去十年日本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持续上行,过去三年销售利润率的均值升至8%以上,远高于1990年初5%左右的水平。企业获利水准虽然明显改善,但由于薪资长期固化,导致制造业人事费用占比持续下滑,目前处在198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是日本通货紧缩的一个表征,也是一个导因,各方寄希望于今年3月的「春斗」能争取到5%的加薪,以助经济摆脱通缩鬼魅。

日本曾是二次战后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但陷入通缩后溢出全球化主轴。近年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日本政府积极促进产业链搬迁回本土,透过企业设备投资补贴的方式,推动医疗器材、汽车零件、半导体、化学原料等制造业企业回归。加上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竞争激烈,迅速推进,日本供应链韧性、数位化以及绿色转型压力加大,遂加强本国制造业基础技术的产业振兴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用工需求持续增加。

日本政府同时大力推动半导体和数位产业战略,试图强化半导体产业生产基础,维持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优势。技术的升级与企业的转型如今看到成果。企业获利增加,外资积极涌入,股票屡创新高,物价指数显著增长,令官方与企业信心大增,认为在隧道中摸黑前行的通货紧缩即将走入历史。

日本央行首先感受春江水暖,认为价格目标终于有望实现,结束负利率政策的理由越来越强。日银总裁植田和男表示:「我们将继续,工资和物价之间的良性循环是否开始形成。」虽然目前还无法预见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和稳定的通膨目标,但幽暗的隧道已经看到出口处的亮光。

日本过去30年的长期物价基本上走平,被称之为「慢性通货紧缩」。资产价格下跌,导致财富效应和抵押效应逆转,家庭资产价格也缩水,消费意愿因而降低。企业抵押品贬值加大投融资活动难度,叠加企业资产端缩水,资产负债表更加失衡,因而企业普遍以负债的最小化作为经营目标,即透过停止或延后借贷行为的方式,尽可能减少负债并降低投资。

经过30年的修复,这些不利因素威力多已减弱,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通膨率)已连续22个月符合或超过日银设定的2%目标值之上,这已不是「无基之弹」,其中虽有日圆贬值造成输入性通膨的因素推动,但本轮物价上涨的一个背景是,劳动市场短缺程度加深,且企业涨薪幅度明显增加。今年「春斗」有望加薪,且幅度大于2023年的机率较高。日本政府也已采取多项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薪,民众的通缩预期也已下降,认为通货紧缩有利的比例下降,指向通货紧缩预期明显弱化。这些有利因素如果持续不衰,应是走出通缩困境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