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县市直辖市化可能带来三大危机

工商社论

近日以来,「竹竹/竹竹苗」合并升格为直辖市,以及前副总统吕秀莲提出,「七都─高山与离岛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构思,引发政治上的争端。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之后,除了社会各界和地方人士共同关切「财政收支划分法」,可以分配到更多统筹分配款之外,还必须注意三个可能的结果,其一,人口更加集中,贫者愈贫;其二,政府组织再造,瘦身破功;其三,国土功能分区,功亏一篑。

首先,因为资源的重新分配,「大者恒大」。如果出现第七个直辖市(新竹市与新竹县合并),台湾的西部将只剩下: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彰化县,(以下从北到南)基隆市、苗栗县、南投县、嘉义县/嘉义市、以及屏东县,还不是直辖市。截至2021年8月止,新竹县市合计103万人,少于彰化县的126万人。由于彰化县已经符合地方制度法,125万人聚居的直辖市升格标准之规定,考虑到县市首长的政党属性不同,如果行政院在这个时候,厚此薄彼,恐怕难杜国人悠悠之口。

而且,县市政府的财政丰脊,辖区人口的贫富悬殊,与「老穷─医疗」需求的极大反差,人口愈来愈集中「磁吸效应」的影响深远,不可不慎。由于「社会福利好,工作机会多」,前景可期,将形成人口更集中的趋势。都会地区的房价,将不会受到少子化的拖累,房价仍将居高不下,无论是竹竹或/竹竹苗的合并升格,台中市以北,就会有五个直辖市,剩下南投县(与苗栗县,如果不是竹竹苗的话)和基隆市。加大南部与中北部的城乡发展落差,年轻族群和技术人力「用脚投票」的结果,区域和世代之间,贫富悬殊、「买不起房子,养不起小孩」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势必难以避免。「贫穷世袭」或「阶级复制」,都正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发展,走向更不利的局面。

其二,由于省辖市位阶的新竹市和新竹县,在升格为直辖市之后,得以平地起高楼,县市政府的公务人员,所面对的形势大好,因为将因此出来更多、也更高的各个官等职缺,政府的员额势必扩编,政府组织瘦身的目标完全破功。

中央政府组织再造的「瘦身」工程,经过十年「试剑」,不仅未竟其功,反而变本加厉。在这段期间里面,直辖市从两个增加到六个,如果再从六个,增加为七个或甚至八个,则已经和前副总统吕秀莲的「七都-两个特别行政区」,相去不远。县市合并、升格直辖市在政治意义上,除了财政资源的分配,还代表着行政部门的一枝独秀,虽然可以活化中央部会与直辖市政府的人力调派,正式员额增加与官等职位提高,「高人一等」的直辖市公务员,到最后终究将吃掉国家更多的人事经费。

其三,再回到「竹竹/竹竹苗」合并升格为直辖市的初衷,或许有利于强化并整合周边环境,将新竹科学园区的竞争力,推上另一个更高层次的思维,但中央政府就可能忽略了国土功能区分的最高原则。

一方面,去年没有台风,到今年春天酷热,缺水缺电,5月的两次大停电,肇因于民生与工业用水吃紧;其有关水库、电厂、农业/林业/盐业/农牧用地,会不会因为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而受到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有更上位的国土规划思维。

另一方面,赓续进行中的国土规划与功能分区,内政部与地方县市政府肩负的重责大任在于:功能分区的划设,影响到未来的土地使用甚巨;农业用地的缩减,意味着粮食供应安全的潜在危机;而生物多样和环境敏感地区,如果国土规划,受到人为划设功能分区的干扰,则将永远无法回复。有鉴于内政部在今年4月底,已经核定各直辖市和县市政府的第二阶段国土计划,在进入到2025年必须完成的第三阶段期间,彰化县的就地升格为直辖市,影响较小,但是,跨县市辖区的合并升格,兹事体大。

「竹竹/竹竹苗」合并升格为直辖市,所涉及到的人口集中、政府瘦身、以及国土规划,分别与「社会经济」、「行政改革」、「永续发展」的三大重大课题有关。从中央到地方,执政当局实在应该从国家长远发展目标来订定政策,而非从执政党的短期利益着眼,则人民甚幸。而此时倡议合并升格,动机不对,时机也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