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ICT TechDay」6大亮点 自驾车、无人机带动智慧商机

▲工研院「ICT TechDay」登场。(图/记者姚惠茹摄)

记者姚惠茹/台北报导

工研院今(31日)举办一年一度的ICT TechDay(资通讯科技日),展示历来最多资通讯创新技术达34项,举例像是在珠宝画展试图神不知鬼不觉混入人流的可疑人物,不管任何厂牌摄影机都能靠智慧影像辨识揪出来,还有不用穿戴任何装置,就能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工研院「ICT TechDay」展示小基站。(图/记者姚惠茹摄)

工研院资讯与通讯研究所所长阙志克表示,随着5G商业应用展开,人工智慧(AI)、无人载具资安治理等将有突破性发展,尤其是在无人机,透过与虚拟实境(VR)穿戴式装置结合开发的第一人视角的无人机竞赛,将是令人惊艳创新应用,也将带动新一波商机发展。

阙志克表示,自驾车则预计在下半年逐步落地应用,像是中巴载具在台湾发展机会大,尤其是台湾特殊路况资料库成为发展的市场利基。资讯安全治理方面,随着5G发展,资讯自动攻防技术战略重要性提升,因此资讯安全攻防工具将是公私立机构在资讯安全管理的优先部署重点

▲工研院「ICT TechDay」展示智慧货架。(图/记者姚惠茹摄)阙志克也指出,「深度学习演算法(Deep Learning Algorithm)」的AI晶片也有另一波发展机会,因此工研院分段式提供编译器架构设计及IC设计全套工具等一条龙解决方案给台湾晶片设计上中下游业者,从系统应用角度发展AI晶片与开发工具,连接既有ICT/IoT生态系,有助台湾成为AI研发基地与智慧系统输出国。工研院针对五大领域,包括5G通讯、AI系统、无人载具、AI应用、资安治理也展出34项技术,像是5G通讯的基地台、无线电通道资讯(CSI)非接触式呼吸侦测应用;AI人工智慧领域则是雾运算MEC+ AR导航、智慧影像分析技术,以及首度发表新款自驾车、无人机隧道飞行解决方案。

▲工研院「ICT TechDay」展示5G iMEC行动网路边缘运算技术。(图/记者姚惠茹摄)

工研院研发「无线电通道资讯(CSI)非接触式呼吸侦测应用」技术,已与国内知名睡眠中心合作,透过Wi-Fi讯号即可进行生理侦测,利用无线电通道资讯(CSI)进行「无痕式呼吸量测」,使用者仅须将量测设备与家用的Wi-Fi基地台进行连线,即可透过电波讯号处理的机制,侦测使用者呼吸状况,即时转化为生理讯号传送给医师。目前技术已通过人体六大睡眠姿势的检测,呼吸正确率已达99%,未来可搜集5G通道的侦测资讯。

工研院研发「智慧影像分析」,就像电影情节中常常出现利用ATM的摄影机、便利商店的摄影机来追踪人物主角或车辆,可以即时捕捉人物的全身衣着与外观等,进行即时影像串流处理,透过智慧影像分析与辨识来归纳人物,重点是能「跨摄影机」进行影像识别,可快速布建弹性扩充,例如珠宝古董展、外交宴会,或是海关通关场域

▲工研院「ICT TechDay」展示电动车解决方案。(图/记者姚惠茹摄)

工研院研发「AR导航应用的雾运算系统」,特点为影像辨识辅助定位导航、及时传输,已达公分等级精准定位,且能在0.5秒内完成即时传输,有别于传统利用Beacon或Wi-Fi室内定位,而是用影像辨识定位,目前已与亚旭电脑合作。

为解决行动装置的资安问题,工研院研发行动装置虚拟化VMI (Virtual Mobile Infrastructure)技术,运用虚拟化技术将行动装置在资料中心建置并运行,除能解决企业因员工手机处理公、私务的资料落地问题,也能提升开发者应用程式APP管理效能,目前也与占有全球8成精密马达市场领导厂商建准电机,以及马来西亚的HAPSENG的顾问公司合作。

▲工研院「ICT TechDay」展示无人机隧道飞行解决方案。(图/记者姚惠茹摄)工研院研发「无人机隧道飞行解决方案」,解决原本依靠人力不易到达隧道、钢桥桥底、离岸风机等深处进行渗水、劣化等检测,使用无人机在没有GPS环境下精准定位拍摄,透过轻巧的地面站,即可接收无人机传递的即时资讯,并控制飞行方向,当无人机拍摄到异常之处,可不同角度多张拍摄,克服隧道磁力可能受干扰无法使用磁力计确认方向、低光源无法使用影像定位,或是空间受限等问题,预计将应用在水库输水管检测、道路维修涵洞检测、隧道内检测。工研院研发台湾首套自主研发的环周感知系统,打破过去自驾车遇障碍物刹车停止,已经进化到可绕过障碍物,具备深度学习影像辨识、多重感测融合、即时建图与定位等关键技术,实际展示透过边缘运算处理后发出讯号广播的车对电信网路(V2N)、车对人(V2P)情境,甚至模拟5G以Small Cell传输资讯,达到车对车(V2V)的预防性驾驶,再次提升道路安全驾驶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