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携手企业、NGO 用科技延伸公益力量

工研院运用研发专长投入科技公益服务,举办「2020科技公益经验分享交流研讨会」,邀请慈济基金会台塑企业与工研院等代表,一同分享运用科技关怀社会利用研发能力创新社会公益的成果,希望启发更多科技公益好点子,将科技的力量延伸到社会需要的角落。

「用科技做公益,让台湾更美丽」是工研院社会公益委员会长期以来的重要理念,工研院社会公益委员会主委刘佳明表示,今年受到疫情影响,许多公益活动也因此暂缓,但工研院仍克服万难,应用研发的技术服务弱势、解决急难救助、促进环境保护及增进公共安全卫生。透过科技公益经验分享交流会的分享,工研院持续扮演公益平台的角色,连结政府机构、企业伙伴、社福团体,整合各方资源,并扩大科技应用能量,让公益服务更贴近使用者的需求。

慈济基金会执行长博文表示,人道慈悲加上科技智慧,是迈向永续发展最好的结合。在灾害救助及人道援助过程中,如何快速且足量供应干净的饮水热食,一直是灾害救援中重要的课题,慈济自2012年与工研院合作,透过工研院的专业技术,打造可提供快速、大量、高品质的Qwater净水设备因应灾区地形快速运送紧急供水;为了提升灾区设备使用的机动性,工研院也运用2018年获得国际奖项R&D 100 Awards肯定的「可携式紫外线光源UVC LED水杀菌技术」,打造高机动节能净水设备,让人人都能喝到洁净的饮用水。慈济志工也研发制造第一代大爱餐车,并与工研院共同研发打造出具有模组化设计、多元燃料源、使用太阳能机电系统的第二代「行动厨房」,可于三小时内供应900人使用的餐食,是灾害急难救助行动中极具效率,且暖胃、暖心结合人文需求的赈灾设备。

台塑企业总管理处组长刘耀文则分享台塑企业的「Formosa乐活圈环境永续公益经验」,Formosa乐活圈是台塑企业2013年提出的专案,以「圈」的概念,发展环境永续、社会参与及乐活意象主轴,将企业厂区周边在地资源,如社区、小农、商家及地方政府等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共荣圈,共同来促进地方发展。

工研院也分享多项投入公益服务的科技创新应用,包含为解决塑胶玩具垃圾的问题,以「NIR Raman技术」量测分析塑胶玩具材料,经光学分选、材质评估再制,变成可再次加工利用的二次原料,并携手玩具图书馆协会及台塑企业,规划设置塑胶再生示范场域,让废弃塑胶玩具二次再利用,减少地球废料

关注银发族健康乐活需求,工研院并以薄膜光学技术开发光疗贴布仪」,导入关西华光基金会、新竹慈牧全人关怀协会与新竹天主教秋霖园多元日照中心等照护机构,让长辈体验光疗服务,感受泡温泉般舒畅的感觉,成为复健活动项目之一;在青少年辅导关怀上,与青少年安置辅导机构「飞梦林青年咖啡馆」合作,协助导入「香花多层萃技术」,开发饮品与相关产品,协助弱势青少年学习专业技能,扶助教育家庭失功能的孩子重回正常人生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