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超市卖场即期品送食物银行 环署拟推「剩食再利用」

东森新闻记者王鸿年陈怡芸台北报导

现在全世界都面临食物浪费的严重问题光是台湾,每年被卖场、超商丢掉的过期食品就有大约1万3千公吨,还有厨余也被丢了3万5千公吨。环保署打算推「剩食再利用」,鼓励卖场、超市、餐饮业者等把距离过期还有4个月的食物先捐给食物银行,再转送给弱势团体,让这些即期品得到最好的利用。

「写在上面,2019……」店员架上罐头一个一个拿起来检查有效期限,怕字太小,还特别用黑笔把日期写在显眼的地方。「这快过期了,我们就把它放在免点区。」过期的商品另外摆。

这间看起来像是柑仔店杂货铺,其实是一家食物银行,从吃的饼干面条泡面、罐头到奶粉通通都有,就连日常用品尿布、洗碗精等,也都可以在架上看到,有些是民众爱心,有些则是卖场企业把即期品免费捐出来。

听到环保署打算推剩食再利用,食物银行大表赞成。北市忠勤长方荷生说,「我们食物银行大概每个月超过800公斤物资送出去,用秤的尿布或者其他,加起来800公斤到1千公斤的东西送出去,所以我们要连结很多好朋友以及基金会,还有各方面愿意赞助我们这边的食物。」

免费送给需要的弱势团体,光是这家食物银行一年就可以减少9600公斤的物品浪费。环保署想推剩食再利用,最主要就是有太多东西被浪费,根据统计,全台每年被卖场、超商丢掉的过期食品大约1万3千公吨,这还不包括每年3万5千公吨的厨余,因此希望卖场、传统市场、餐饮业者在食物保存期限四个月内可以先捐出来,而不是等着被丢进垃圾桶

方荷生指出,「我们跟食物银行的会员讲,这个东西是过期的你要不要,如果真的你不要,我们也就不收,我们就不会送给他,我们目前只能做这步,可是我们真的很希望,能够有一个法律可以保障我们。」

就因为之前有卖场的过期食品没做好彻底回收,被不肖业者拿去贩售,环保署开始全面稽查,但其实很多只是过了「最佳赏味期限」,东西并没有坏,怎么有效再利用,还能帮到有需要的人,就看政府游戏规则怎么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