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食也能走入偏乡!1919食物银行用「调理包」喂饱孩子们

中央厨房正在处理食材。(图/1919食物银行,下同)

记者蔡绍坚/采访报导

全球第一间食物银行「圣玛莉食物银行」(St. Mary's Food Bank)1967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成立,改善了弱势贫困者的三餐温饱,也舒缓食物浪费问题。50年后的今日,食物银行也在台湾萌芽,并发展出独特的经营方式,如中华基督教救助协会的「1919食物银行」就设立了中央厨房,将募得的食材做成「调理包」,为偏乡孩童提供容易保存、烹调简单的营养主菜

食物银行的「台湾味」

中华基督教救助协会「社会服务处」处长张谦方拥有10年以上的救灾经验,一路看着1919食物银行的成长,他告诉记者,1919食物银行在2010年4月成立,当时的契机,是发现有许多厂商愿意捐赠 白米、面条、沙拉油、罐头等物资,所以就开始进行规划,并从最有迫切性的八八(风灾)灾区居民开始服务,「当时是以『救助弱势』为出发点,由于台湾人都很有爱心,所以整个过程比我们预期的还顺利。」

不过,张谦方也发现,台湾食物银行的运作方式和国外相当不一样,「到欧美参观的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银行都是以即期品为主,除了救助外,还有珍惜食物、不浪费的意涵在内,但回台湾实际操作后,我们却看到,台湾的厂商非常有爱心,乐意捐赠新品,连跟民众募来的东西,也很多是全新的。」

▼1919食物银行为弱势家庭提供的「食物包」。

救助走入惜食

张谦方表示,他们早在2011年时就有打算经营「惜食」这一块,但沟通过后,却发现厂商比较愿意捐赠新品,即期品宁愿拿去报废,「厂商也有自己的担心,因为毕竟是食物,即期的要是放到过期了,难保不会有人吃了以后出问题,厂商也不希望做善事反而害到人,所以宁愿捐赠新的。」另外,张谦方也提到《食安法》第15条的规定,「根据食安法,逾期的食品不能拿来捐赠,即期品容易有这方面的疑虑,也成为了厂商不愿捐赠的主因。」

虽然目前立法院有在讨论《食物银行法》,打算用修法,或专法来解决逾期品捐赠的问题,可是法案已躺在立法院好几年,没甚么进展。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1919食物银行没有因此就放弃发展「惜食」,而是打造了一座符合HACCP标准(餐饮业食品安全管制系统)的中央厨房,想直接将生鲜食品煮好,交到需要的人手中,张谦方指出,「很多弱势家庭的家中都没有冰箱,甚至没有厨房,若将生鲜即期品交给他们,保存不良,或料理时出了问题,反而可能衍生健康问题,或造成再次浪费,所以我们就想,干脆直接煮好,把食物送到他们手中。」

▼1919食物银行的志工亲自送物资。

解药:惜食调理包

中央厨房设在1919食物银行的「台中园区」内,起初运作的方式很像「快炒店」,只是把食材煮熟,请需要的人过来取用,但很快的问题就冒出来了,张谦方回忆当时还感到头痛不已,「若只是煮好,供大家自己来取用,那只能帮助到方圆10公里的人,所以我们想过用保温车输送,但运送的话,也很花时间,加上台湾天气又热,热食生菌非常快,反而增加了食安风险。」

于是他们便想出一个能兼顾惜食、食安、保存,又能将触手伸入偏乡的方式,「真空调理包就是我们的解药!」张谦方解释,「台湾的山区、偏乡有很多弱势小朋友,他们的住所附近根本没有任何卖场,就算厂商肯提供生鲜即期品,由于距离遥远,也不可能取得,但若是我们能把食材制作成『真空调理包』,那是不是就不用担心保存问题,可以送到山上去了!」

▼1919食物银行的中央厨房符合HCCP规范。

于是中央厨房又加入了冷冻、降温、真空的机具,把从农场、卖场收来的过剩、规格外生鲜食材(如:丑蔬果),制成「马铃薯炖肉」「南瓜炖菜」「香菇肉燥」「红萝卜咖哩」「番茄肉酱」等不同口味的调理包,再用货运寄送到台湾各地包含偏乡的「弱势孩童陪读班」,由陪读班的老师为孩子们准备晚餐,张谦方介绍,调理包分为「酱料包」和「材料包」,酱料的内容基本固定,但材料的内容会根据收到的食材不同而变化,所以今天吃的可能是马铃薯炖「猪肉」,明天吃的可能是马铃薯炖「鱼肉」,搭配起来非常自由,孩子也比较不容易腻。

▼调理包分为酱料(左)及材料包(右)。

成功,但路还很长

「惜食调理包」推出以后,许多单位也都注意到,甚至有地方政府的社福部门打算向1919食物银行下单,可是目前张谦方还没有这个打算,他认为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们目前的产量是一星期200包,自用其实都还不太够,所以我希望能先将产能提高,达到每星期1000包的产量,不过这还得做很多努力,像是食材的来源,可能要有更多厂商愿意捐赠;厨具的话,也要导入自动化的,增加厨房的运作速度;寄送调理包到偏乡,则需要货运、快递公司的配合,否则光是运费,就是一笔好大的开销。」

除了中央厨房,1919银行的「台中园区」还有中央仓储、实体食物银行、惜食处理、培力食育教室,被称为「惜食五环」仓储就是存放的物资,实体食物银行的话能让弱势家庭来领取食品及生活用品;惜食处理是从市场、卖场收来的生鲜惜食、面包,还有生产过程中的丑蔬果、格外品,志工会在那里做处理及包装;培力食育教室则为受助户提供各种培力课程,也为各个国中小学做惜食教育

桃园市长郑文灿为陪读班孩童打菜,料理就是用1919食物银行的调理包制成。

惜食,从头做起

说到「惜食教育」张谦方认为,惜食最好是从「源头」开始,不是等到生产过剩后,才想着如何抢救,「收到的食材中,还是有很大一部份是不能食用的,我们不可能又送回去,所以得代为做处理,因此园区现在也盖了一座温室,专门养殖『黑水虻』,希望能用这些小虫子来消化厨余,再把小虫子提供给养鸡养鸭场做饲料,交换鸡肉鸭肉。」

最后,张谦方也提到了1919食物银行的未来展望,他最希望的,就是能将现在的模式复制到台湾的其他角落,抢救更多即将被浪费掉的食物,也帮助更多弱势家庭,「这个做法可能和大家印象中的食物银行不太一样,不过能够把本来即将浪费掉的食材再利用,也让对食物最有迫切需求的偏乡孩童能得到温饱,我觉得就是符合了食物银行最基本的精神!」

▼小朋友来到台中园区校外教学,对会吃厨余的「黑水虻」超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