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名伸VS.李小平 跨界舞台剧归零重出发

当传统戏曲遇上现代舞,两位国家文艺奖得主古名伸(左)与李小平(右),将联手透过戏剧舞蹈等多元叙事语言,展现对人生的体悟及对死亡的探问。(季志翔摄)

古名伸小档案

李小平小档案

当戏曲碰到现代舞,会迸出什么火花?国家文艺奖得主、舞蹈家古名伸不想被归类成只会跳即兴舞蹈,另一位国家文艺奖得主李小平,也不想被戏曲既有的程式捆绑。这两名资深表演艺术创作者,挑战自我,今年首度尝试同台演出,暂时把各自专长的即兴舞蹈、戏曲放一旁,专心做一名舞者演员,再次实验身体的可能性,归零再出发。

小小迷路 却非走不可

问:你们都是有历练的创作者,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归零,重新出发?

古:作为创作者,要你的演出者归零,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是作为表演者,要归零,对我而言,等于是换了一个脑袋。是一种折腾自己,却又非走不可的路。过程会有一种不踏实感,也有小迷路,但却是必须经过的过程。

这次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到底要谈什么?我们都想要原创,不想直接引用经典作品里的现成角色,也不想谈论自己的生平故事。而我跳舞的方式文字的语言,一开始也不是那么容易对焦。文字的语言是实际的;例如:一段梦境的描述,「进入一座山,冒出一条蛇,洪水涌过来」,这么实际的文字,舞蹈很难完整地传达;舞蹈有诗意抒情、写意的特质,也因此,戏剧和舞蹈这两种形式语言要能对话和结合,必须找到一种互补的模式,找到那扇可以互通的任意门。

自废武功 做全新自己

李:我们两个都是不安分且折磨自己的人。一个会跳舞又很擅长即兴舞蹈的人,偏偏不只做跳舞,也不即兴;一个京剧科班出身的人,观众认为身手应当很好,但这次偏偏不唱戏,还要让观众看不到一点戏曲的痕迹,改以舞台剧演员的方式登场。我不想让人看见李小平过去所有的模式和痕迹,古老师也希望让观众看见一个全新的自己,我们都期望达到一种真正的归零。

看起来像是「自废武功」,但这个归零,是一种创作上的严谨和再出发的游戏。我们把自己陌生化。一如现下的作品,有商业剧场,要让受众得到娱乐和开心,而小众剧场,则是标示一种态度,我们的年纪,这些都经历过了,有一定的创作经历和生命累积,怎么背离熟悉的自己,直面自己,是这阶段的功课

市场太小 需走向国际

问:作为资深创作者,对现下台湾表演艺术界有什么观察,有什么优势和缺乏之处?

古:我感觉到有很多热血的年轻人,捧着满腔的抱负要投入,但这环境是辛苦的,各方面都辛苦,包括需要拓展观众群,增加观众对作品的理解,需要更多经济上的支持,而台湾小,市场小,我们非常需要走出去,如果不往外走,到后来很容易变成「你」看「我」,「我」看「你」;「你」很棒,也只有「我」知道,但看见不好,彼此也不太会说,因为环境太小了;但现在又碰到疫情,走出去这件事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打通。

表演艺术很需要和国际交流,才能知道别人走到哪里了,也才知道自己有多好,有什么需要努力的地方。沟通交流不只有对内,也要和外面的世界连结。但我得要说,台湾的表演艺术已经很蓬勃发展了,表演艺术人,真的都非常努力,像这次舞台技术人员为了拉重铁,以不戴手套的手拉线,没有他这样的热情,我们的想像,观众就看不见。

去做和闯 敢特立独行

李:在花花绿绿的文化版图里面,有一个标新立异的游戏,不只是我自己,或是其他参与的作品里,都可以看到,这是大家的追求,要在熟悉的领域里,把自己陌生化,不管这个版图是台湾的文化氛围或世界性的文化基调,敢特立独行,就是宣示自己的方式,因为人格化才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情。

所以每次面对熟悉的领域和题材,我经常自问,还有什么事情是没有发生过的?那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勇气,是我想要努力的事情,也是文化界需要的勇气。文化界不会永远给予一个平顺的环境和年代,等着我们坐享其成,要去做和闯,做出一个全新的态度来。假如有天经贸界科技界的勇气,都超越文化界了,那艺文人就该害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