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中美竞赛新战场? 抢占全球数位经济规则制定

印太经济架构被解读为美中地缘竞争布局的一环。虽现阶段只有框架,仍未见具体内容,美国商务部与贸易谈判办公室于3月11日启动对外内容意见征集。初步从众议院听证会讨论,可归纳为四项重点议题,包括:

一、参考「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美日数位贸易协定等模式,纳入包括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数据在地化要求、提交原始码、演算及相关智慧财产权等议题,确保美国产品与服务在国际市场获得公平待遇。

二、新增或扩大措施以解决消费者担忧,包括强化消费者信任、保护个人资料等。

三、侧重中小企业数位营销、销售与支付能力的建构,含实现无纸化、电子发票及电子订单等贸易规则的促进。

四、因应新趋势与新技术挑战,如AI应用规则,建议采用软性规范(Soft Provision),将数位科技发展的动态性纳入考量;不同现有静态的且长时间性协商型态,故此也建议采纳模组化协议设计,各国可就需求挑选关切议题,不用全面性的加入。

上述议题与CPTPP及数位经济伙伴协议(DEPA)涉及到的重点不谋而合,尤其是数据跨境流动、AI人工智慧应用规范等主题,已远超过传统数位贸易规范,更强调一些奠基于新兴技术之数位贸易相关规范制定,特别是数据治理议题。当中国政府于今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数位经济发展规划,特别阐述将与东协及欧盟建立数位经济伙伴关系的意象时,无疑加速推进美国布局之脚步。

然而,对于中美两强欲抢占数位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者,均面临一个共通性挑战,就是如何调整本身国内的监理机制。数位经济不受地理疆界的限制,国内监理政策的本质也是国际规则,因此,如何平衡国内监理作为以及契合国际规则仍为最大挑战。

就中国而言,涉及数据应用与跨境交流等被视为国安关键问题时,中国愿意大幅度调整的前提是在开放后仍能充分确保数据流动的自主控制权。中国策略选择加速在国际平台参与,以引导规则朝向中国契合的方向发展。但这样的作为,可能损害其他数位经济大国利益。

对美国来说,其所面对的问题则明显不同。美国较少有限制跨境数据流动的规范,虽有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的限制,如出口管制或外国人投资入境审查,但其目的不在于数据治理。而近年推行的保护美国人的敏感数据免受外国对手侵害的行政命令,关切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威胁的数据商业交易的监管,仍未触及经济生活领域,包括对私人公司、个人、学术机构以及州和地方政府的跨境数据交流监理。例如,美国青年想要下载中国社交媒体应用程式到手机、美国政府使用中国无人机进行电网监测、或是美国大学想要与中国大陆交流生物研究等。

对于台湾而言,身为数位时代重要供应成员,此种博弈结果将进一步牵动与之相关之产品、系统软体乃至于关键零组件等相关重要产业发展策略。今年行政院启动组织改造,数位发展部即将成立,将可加速统筹处理数据治理与产业发展议题,思考如何调整国内监理规范,尽早参与国际规范制定的参与,以降低企业未来需要的磨合与转换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