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中美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的比较

在中国,国务院利用控制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来执行财政政策,国务院附属的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利用制定货币供应数量和利率来施行货币政策。在美国,政府的收入和指出是由总统建议美国国会,但是需要美国的议会通过才能执行。美国的货币供应是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决定。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是由美国总统委任,但是一经委任以后,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是独立的。他主持联邦储备委员会,该委员会能够决定美国的货币政策,不受美国总统的控制。

中国施行货币政策的机构是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属于国务院, 由国务院控制。美国施行货币政策的机构是联邦储备银行,它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不受美国总统控制。中国施行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货币供应量和银行贷款的利率,是由人民银行决定。在中国人民银行是属于国务院。中国的总理有权控制中国人民银行,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是独立的,不受美国总统的控制。美国制定一个独立联邦储备银行的原因是不让美国总统在每4年一次竞选以前利用货币政策把国家的货币供应增加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对一般民众有利,因此是对现任总统的竞选有利。因为一般来说当经济情况良好的时候美国人民的倾向是选现任的总统,让美国总统控制货币供应便会让美国总统控制他能够当选的机会。

关于制定货币政策的方法,经济学界有两派不同的意见。这两派被称为「规律派」与「酌处权派」。用英语被称为「rule」与「discretion.」第一派主张用规律来决定货币政策,第二派主张用酌处权来决定货币政策。第一派主张用的规律包括把货币供应量每年增加的百分比固定下来,第二派主张让货币每年增加的数量由国家的金融机构决定。中国的金融机构是人民银行。美国的金融机构是联邦储备银行。我的老师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是主张用规律派的创始人。他主张用规律的原因是他认为决定货币政策的政府官员没有能力决定适当的货币数量。据我的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在决定货币供应的时候是利用它的酌处权来决定的。我还记得在1960年代傅利曼教授访问台湾,台湾中央银行的俞国华总裁欢迎他,向他请教如何决定台湾的货币数量。傅利曼教授的回答是把台湾的货币数量每年增加若干百分比。这便是说,不用俞国华和台湾中央银行的职员观察当前的宏观经济情况来决定,台湾也不需要用一位像俞国华的人当中央银行的总裁。谁都可以担任台湾中央银行的总裁。这位总裁只要根据一个规律,像把货币供应量每年增加3%的规律,来决定台湾的货币每年应当增加的数量。

美国的经济在1930年代初期发生了大不景气的现象,美国政府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领导之下,决定利用财政政策把政府的支出增加来解决大不景气的问题,但是政策的功效不大。到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以致美国经济的总需求增加,总需求的增加把美国不景气的问题解决了。

中国在1930年代没有发生大不景气的现像,用不着采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解决大不景气的问题。中国政府施行货币政策发生大错误是发生在194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政府的权力因战争的缘故减少了,以致政府的税收不足以应付支出,政府便用印发大量货币来增加收入,结果引起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笔者还在广州居住,生活受到严重通货膨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