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消蚀中的货币纪律

总体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自从1970年代货币学派兴起后,也衍生出了一些规范货币政策的货币纪律。主要有以下三项:1.由于普遍认为中央银行应以稳定物价为最主要职责,而货币供给又是影响物价的关键因素,故央行应注重货币供给的控制;2.货币供给之失控,主要源自央行印钞票政府融通财政赤字之用,因此应严控或限制央行对财政部的融通;3.为了避免央行屈从于执政当局的压力,为政治服务,故而要求应赋予央行决策独立性

实务上,这些货币纪律于20世纪结束前,也的确普遍受到尊重;只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受尊重度已逐渐衰退,正在消蚀、崩解中。

联准会见证货币纪律由盛转衰

以最具重要性,且具马首是瞻、引领风潮地位的美国联准会为例,其先后几位代表性联准会主席的做法与遭遇,留下了货币纪律由盛而衰的见证。任期最长(1951-70)的Martin以偏向紧缩的货币政策及对抗物价膨胀知名,曾留下「央行是在酒会刚开始热闹,即把鸡尾酒盆撤走的人」之名言;且曾不顾当时总统的反对,坚持升息,树立央行政策独立性的典范

Volcker在1979年第2次能源危机引发美国的高物价膨胀后,出任联准会主席。在任内不惜付出景气衰退的代价,以大幅升息等强力紧缩措施成功平息了美国的物价上涨,贯彻央行以稳定物价首要任务之职责。

任期次长的Greenspan,在其任内为美国带来亮丽的经济表现,包括经历两次美国经济史上最长的扩张期、物价膨胀率低、失业率也低、股市处于荣景等;但是他对资产市场(含股市与房市)的过热疏于处理,以致在他离任一年半后,即爆发次级房贷风暴,招致批判与骂名。接任的Bernanke,为了因应次贷风暴与全球金融海啸,推出名为量化宽松(QE)之非典型货币政策。其作法中包括大量买进政府的长期公债,恐有抵触对政府融通禁忌之嫌。而且,量化宽松创造了到处泛滥的过剩资金,再次危及资产价格的稳定。后续的Yellen与Powell基于需要,陆续推出QE减码退场,甚至反向升息的措施,则引起美国现任总统川普的强力反对,不仅时常批判联准会的货币政策,甚至放话威胁要换掉联准会主席。

川普对联准会政策的批判,充分显示他对联准会独立性的不尊重。所幸,联准会迄今仍坚持其决策的独立性;各界(含历任联准会主席)也多表态支持联准会。唯央行渐失其独立性的现象不只出现在美国,近期也有不少国家的央行总裁,因政策理念与执政者不合而辞职或遭撤换,例如印度与土耳其等。

央行买公债有融通政府之嫌

在限制央行予政府融通之货币纪律方面,不少国家明文禁止央行对政府予货币性融通(但也多有「经国会同意为例外」之规定),意即禁止央行借由在初级市场购买政府公债或透支机制,直接予政府融通,因为此类作法即为印钞票供政府使用,易导致政府的财政失序及货币供给失控。然而,央行在次级市场买卖公债,一般被视为央行藉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供给的一环,故为各国中央银行法所容许。

此一以公债是由「初级」或「次级」市场买进,作为判断是否为货币性融通之准据的作法,虽然有其道理,但仔细思量起来,仍不免失之武断,为政府留下了寻求央行直接融资的「偏门」。政府在财政困难之下,仍可以藉发行公债,先要求金融机构在初级市场购入,然后再由央行在次级市场向金融机构买进,而实质上达到央行予政府货币性融通的作用。美、英、日与欧元区在金融海啸后所推出的QE,都含有自市场购入大量政府短期或长期公债的措施。此虽名为向市场注资的公开市场操作,但实难脱予政府货币性融通、解政府财政困境之嫌。

资金泛滥助长资产泡沫

最后,在「适当控制货币供给,以防物价膨胀」之货币纪律方面。自199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之作用,导致全球商品物价稳定。这些因素包括:科技进步快速,使生产成本大幅下降;贸易自由化促进竞争,价格下跌;中国、东欧诸国、东南亚与南亚诸国走向开放,输出大量低廉产品,压低国际物价;以及资产与纯金融性交易盛行,吸纳了大量的货币,缓和了货币供给对一般物价的影响等。

在一般物价无虞情况下,各国央行自21世纪以来,多将政策目标由稳定物价转为协助经济成长与就业,以宽松的货币政策提振国内经济景气。先进国家在全球金融海啸后所采行的QE,更是导致全球资金的泛滥。

然而,过多的货币必然冲击物价,不是商品价格,就是资产价格。21世纪以来的宽松货币环境,虽然由于上述原因使然,未造成商品价格的上扬,但股市与房地产等资产之价格多呈现飙涨现象。2007年美国的次级房贷风暴,以及爱尔兰与西班牙在2010年所陷入主权债务危机,都是因为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形成的重大灾难。这些殷鉴虽然不远,但是目前世界各国为了挽救仍陷于低迷的经济景气,依然持续竞采宽松的货币政策,无视于国内资产价格上涨所形成的潜在危机。

货币纪律短期难望振衰起敝

货币纪律的确是在消蚀、式微中,未来展望恐怕仍难乐观。十多年来,货币纪律之所以渐不受重视,实乃时势使然。在一般物价没有上涨之虞,而经济景气不振之情况下,各国行政部门国人自然会期待、要求央行配合需要,以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升景气;甚至进而以货币政策应与宽松的财政政策相搭配为由,要求央行予财政部直接融通,藉双重宽松收到刺激景气的双重效果。这些作法的结果,就是三项货币纪律的同遭破坏。因此,在当前导致全球景气不振的许多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改善、全球经济无望快速回温的情况下,侵害货币纪律的作法必然仍将持续。吾人只能期待各国央行在持续宽松时,能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避免其成为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