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疫苗政策的精准定位与抉择

面对疫情近期的演变,国人疫苗短缺而陷入恐慌。虽政府紧急采购1千万剂国产疫苗,但国产疫苗迄今仅有二期临床,以及解盲成功,尚待进入国际标准三期检验。在无法取得世界卫生组织认证标准,顺利接轨国际标准下,未来是否可以提供民众安心接种,众说纷纭。不少民众排队搭机前往美国、中国接种有国际认证的疫苗,在疫苗产业扶植政策上,更是笼罩着党派对立情境纠葛

持平而论,政府利用此次疫情全球流行之际,将国产疫苗研发作为台湾发展生技产业的重要节点全力透过政策加以扶植,甚至为此背书,是完全正确的政策选择,其决心与力道之强,不言可喻。按照政府所采取的战略宏图,两家国产疫苗量产之后,除了提供民众接种之外,可以作为「疫苗外交」输出,从此在全球疫苗地图上,台湾势必成为亮点。亦即台湾在具有疫苗战略物资下,不必依赖他国,这些充满美好情境,确实是一幅美丽愿景

不过,今年5月疫情突如其来变化,虽并非政府能够掌握进行超前部署,但却又无法掩饰政府在疫苗政策上所采取的错乱抉择。据悉,政府在此次疫苗政策上,采取国产占四成、外购占六成政策,姑且不论外购疫苗品种、数量、时机模式是否不妥或延宕,其与目前难以国产供应国内民众接种需求的日、韩等国家在外购政策上,以其人口数量的数倍采购思维,显然大相迳庭

这种政策抉择,并非他国政府无视需求浪费公帑,而是政府在政策思维上,似乎将人命优先价值理念加以遗忘舍弃。无庸置疑,虽国家治理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任何政府却又无法忽略治理之道,是根源一个务实精诚、仁民爱物的理念,再宏伟的政策抱负,皆都不能错乱必须秉持以人命优先为价值理念,如此始能在道德上说服民众,无愧于社会之期待。

举例来说,最近印度与目前台湾陷入疫情的状况颇为类似。印度为了扶植国产疫苗,虽在外购疫苗政策上采取限制,但由于原料设备受到先进国家出口管制影响,造成国产疫苗研发及量产无法预期,导致爆发大量本土疫情感染,甚至接近失控地步印度政府马上调整政策,大量外购疫苗,借以防止医疗体系的崩溃及国家经济重创

看看印度,想想自己。民众有免于恐惧的自由,以及有追求生命权力,在疫情引起恐慌性不安,产生外部性威胁的同时,政府应该采取双轨政策,先进口疫苗救急安抚民心,再按部就班发展国产疫苗、建立战略物资,避免疫情进入失控、民心浮动,进而对政府的治理失去信赖感与支持度。

个人认为,如果发展国产疫苗,是政府既定的产业政策,相信国人都会高举双手赞成。检视日本、南韩、印度、法国等国家可以发现,皆有国产疫苗研发及量产政策,在时效与疫情控制的前提之下,没有排除外购疫苗。反之,面对疫情严峻之际,政府在外购疫苗政策上,似乎采取颇消极、保守的态度,或将默许产业走捷径、炒短路,竭力辩护或解脱。

在此同时,我们扪心自问,如果疫苗缺乏三期检验,未来势必难以获致认证接轨国际,国人出国也没办法取得疫苗护照,必须接受一段时间隔离。同时,如果国产疫苗缺乏国际认证,自然无法顺利出口,在狭小国内市场,加上缺乏出口能力限制下,根本难以发挥规模经济,仅能成为一个纯粹本土(local king)产业的范畴,完全无法达到扶植成为国际产业之初衷。

因此,在国产疫苗发展政策切忌揠苗助长,而是应该给予更多时间进行三期检验,同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临床初步结论,接受国际检验,取得国际认证,台湾疫苗产业始能受到国际接纳,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尤其在疫情快速蔓延下,加速外购疫苗应急,借以避免社会经济引起系统性的风险,以及防止医疗体系爆发崩溃性之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