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会30年/九二共识和它的起源 辜汪会谈奠定两岸破冰基础
海基会今(9)日成立满30年,主要负责与大陆协商、交流及服务在陆台湾民众,期间与大陆海协会签订近40项协议及修正文件,在两岸政治分歧的环境下,成为人民往来及政府沟通的桥梁。两岸能达成诸多协议,关键在于1992年举行的香港会谈,双方分别以「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及「九二共识」为立基点,而后促成新加坡举行的「辜汪会谈」,代表着两岸关系正式破冰。
▲「九二共识」被大陆认为是两岸恢复来往的基础。(图/翻摄国台办微博)
随着2016年蔡英文胜选、民进党全面执政,「九二共识」是否存在成为两岸官方互信往来最大隔阂,导致两岸关系进入「冰河时期」,至今仍无解套之方。海基会在任期间最长的董事长辜振甫曾在回忆录《劲寒梅香》提到,九二香港会谈时,两岸代表曾就「一个中国」的解释及涵义进行多次讨论,「会谈没有具体结论。」
辜振甫认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一次辜汪会谈能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关键在于就「一个中国」的原则上,双方得以「各自表述」其内涵,同时,为顺利建立两岸协商管道机制,政治上的争议仅暂时搁置,问题并没有实质解决。
对于九二香港会谈所产生的「共识」,时任大陆海协会副秘书长的孙亚夫在2020年出版的新书《两岸关系40年历程》里,也有一篇近3500字的叙述,从海协会成立、台湾国统会「一个中国涵义」决议到「香港商谈」过程,将「九二共识」产生的背景,从大陆的角度诠释。
书中提到,「如何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成为双方于1991年北京商谈后的最大分歧,海基会不愿与海协会共同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直至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做出「关于一个中国涵义」的决议,作为海基会的基本立场。
因此,海基会对于「一个中国」从不能谈转为可以谈,进而在1992年的香港会谈中,双方分别提出5种文字表述,在未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海基会再提出3种口头表述方案,并建议「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述」作为结论。
香港会谈结束后,海基会与海协会数度透过函文对于「一中原则」表述方式来回沟通。书中提到,海协会函件附有海基会第8种表述方案(口头表述双方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意在将此案做为彼此可接受的共识内容,成为正式函件中的文字记载。
▲大陆海协会前副会长孙亚夫。(图/记者魏有德摄)
香港工作性会谈及此后的文件往来,大陆认为是「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了共识」,也是「九二共识」产生的依据,同时,海基会坚持的口头表述不同立场,也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基本原则。
两岸目前因「九二共识」陷入僵局,随着时空背景变换,无论在经济或民间人员流动上,皆和30年前的情况截然不同。海基会的功能停滞多年,民众期待的不因只是换了执政党后才有突破空间,还需要政府端出实质上的解套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