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拜登强化美日海权同盟 日对华政策走向公开对抗(高兰)

美日首脑联合声明提及台湾问题激怒北京后,日本首相菅义伟国会议员表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一贯立场,日本不会军事介入台海冲突。(图/美联社

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进一步强化美日海权同盟,深度介入中日海洋问题,增加了中日两国解决海洋争端的复杂程度,导致「中国安全形势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

美国主导下,美日两国加强了海权同盟,旨在建立一个由美日同盟为核心的、众多相关国家参与的共同管理全球海洋的新秩序

美日海权同盟对于美日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美日同盟从传统的东亚地区军事同盟转为全球性海洋同盟关系,美国构建、巩固在亚太地区海洋主导权

另一方面,日本参加美国所倡导的全球性海洋伙伴(GMP)关系,作为更加对等的伙伴国介入全球海洋活动,使得日本的海洋战略呈现出地区性与全球性的双重特征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中日海上冲突出现新变化,中日之间「冷和平」的平衡态势似乎正在受到挑战,日本对中国从暧昧平衡走向公开对抗。

具体表现为:1. 中日海上冲突程度加剧。2. 中日海上冲突区域扩大,出现东海南海、台海「三海联动」。日本在南海行动更加积极,美国军舰航母舰队增加光顾东海。3. 中日海上冲突的影响加深,美日澳印英法、东南亚等国对中国进行不同程度施压,等等。

另一方面,中国加强了反制措施。例如,中国颁布海警法,全力推进海洋生态环境建设;4月26日,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形地貌调查报告》等,加强了中国对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诉求与法理依据。

总体上来看,海洋问题是中美面临冲突与合作的最关键外交政策领域之一。尽管拜登政府正在回归战后以来美国主导下的传统国际协调主义路线,以「印太战略」为主线,加强与日本等盟国关系,实行更强硬的「美国优先」政策,阻止中国成为真正的海洋大国,把中国列为「首要挑战」,但又强调与中国「竞争性合作」,中美合作依然是进行中的重大议题。

另一方面,中日之间建立了解决海洋争端的多项合作对话机制,包括中日安全对话、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机制等,中日海空联络机制正在有效运转中。

从长期来看,中国与美日海权同盟的博弈呈现出三个变量:实力规则模式的竞争与合作。即,在大国权力转移、地区海洋安全秩序的规则维护与塑造、海洋发展模式等三个方面,中国与美日两国具有重大差异,正在出现不断变化趋势。美国约瑟夫·奈(Joseph S.Nye,Jr)指出,与美国出现软实力相对下降的情况相比,中国具有独特的软实力优势,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则提出中国模式的独特性与适用性

此外,中国与美日海权同盟的博弈呈现出三个不变因素:力量均衡(均势)、盟国外交、竞合关系。即,正如美国Antony Blinken,Susan Shirk等明确指出,美国将继续推行均势外交政策,深化盟国外交合作政策,加强力量平衡,实行「巧竞争」战略,增加与中国竞争的优势力量。

另一方面,中美日三国将长期呈现竞合关系,呈现中美竞争合作、中日竞争共存的态势。

总之,今后应推动中美合作与「良性竞争」关系的发展。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特征是全面竞争、战略竞争,本质是「竞争性合作」,中美应共同探讨合作与良性竞争的道路。

此外,促进建构新型中美日战略大三角关系。在中美日三边关系中,中美关系至为关键。中美关系的改善,将带动中日关系重回正轨;中日关系的改善,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美关系的改善与良性发展。

在海洋问题上,推动中国海权模式与美日海权模式的共生发展。从海权发展模式看,英国、美国是世界性超级海洋强国,日本是传统的地区海洋强国,中国是崛起中的新兴海洋大国。

中国正在加强国际海洋合作,与美日等国加强危机管控,共同发挥高度的政治智慧,解决海洋争端,促进海洋合作。

中国与英、美、日、俄、印等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治理、海上通道安全等方面存在共同利益,同时关注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海洋发展关切。中国主张「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联互通、互惠共赢」,致力于实现作为地区海洋大国的「有限海权」目标,增加海洋公共产品,最终实现「海洋命运共同体」目标。(作者为中国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

(本文来源《海外看世界》,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