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天宫 跨出地球摇篮
(图/新华社)
自从2000年人类进入国际太空站开始,已经有19个国家的太空人和访客跨出地球「摇篮」,然而华夏子民并不在其中。终于在上周,3名大陆航天员一如计划的预期,精准进入中国人自主研发的天宫号太空站,准备进行为期3个月的各项实验任务。
「摇篮」一词来自「太空航天之父」乔尔科夫斯基。他在1911年的一封信上写道:「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出生在帝俄时期的他,以自学方式独立推导出影响深远的火箭方程式,但直到1935年去世时,他的理论都还在纸上谈兵阶段。
二战后的和平时代,给了人类太空航行探索的契机。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1960年代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1980年代的挑战者号太空梭,都成功开拓了人类对外太空探索的触角。然而1986年的爆炸灾难打乱了进程,直到1998年,人类才成功建立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国际太空站。而被美国法律禁绝的中国太空合作参与,也在蓄积多年的实力后,得以在上周进驻自主开发、长期运行的天宫太空站。
在疫情期间,人们连2周的隔离都感到痛苦。3位航天员的任务却要在无重力的天宫号太空舱停留3个月,除了验证「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完成太空实验的任务之外,还有机会尝试120种脱水真空的中国食物,以及测试其他前瞻的黑科技。
事实上,在真空、辐射、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的实验研究,都有助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过去航太科技的研发,也有不少已实现应用在食衣住行等方面。例如气垫运动鞋、太阳眼镜、纸尿裤、记忆海绵、微波炉、条形码,甚至医院的ICU重症监护系统等。
阿波罗计划11年间投入的255亿美元,后来创造出了几千亿美元的民用市场产值。而几年前中国的研究也计算出,每1元航天科技的投入,大约可以在未来创造7元的民生产出!
随着人造卫星、太空运输工具、太空站的发展愈来愈完备,外太空资源的开发将日益扩大。然而貌似无穷尽的新资源,终究要回到经济分析的成本考虑,包括意外的风险管理。太空合作的初始阶段虽然由各地政府主导,但要能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的价值释放,绝无可能脱离经济法则。美国已有亚马逊、特斯拉等私人企业投入太空探勘的市场。假以时日,一旦中国天宫太空站成功长期运行,必然也会有些技术向民用市场转化,或开放民间参与。这将是人类「同球一命」、共同发展的全球公共财。
乔尔科夫斯基一定会欣慰他离世不到100年,知识遗产已为人类带来可喜的成绩。当然,此刻的成绩仍显初步阶段,要达到星际移民的长远目标,人类必须放弃破坏性的算计与杀戮,开诚布公展开航太合作,才有可能共同跨出地球的摇篮。期待中国天宫号未来有更多不同种族、国籍的人们进驻,为实现乔尔科夫斯基的大胆预言而共同努力!(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副教授)